觀點投書:馬航空難不能說的秘密

2016-03-27 06:10

? 人氣

馬航空難如果真如烏克蘭政府所宣稱的普丁『預謀犯案』,那麼從中得利的人是誰?難道普丁為了要讓自己被經濟制裁,所以謀殺荷蘭人?(美聯社)

馬航空難如果真如烏克蘭政府所宣稱的普丁『預謀犯案』,那麼從中得利的人是誰?難道普丁為了要讓自己被經濟制裁,所以謀殺荷蘭人?(美聯社)

你害怕乘坐的飛機被飛彈擊落嗎?還是『命運』早已注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於媒體2014年7月18日報導烏克蘭人於倫敦市的俄羅斯大使館前示威,並高喊:『普丁是謀殺者』,引起筆者好奇。畢竟,近年最令人震驚的黑天鵝事件,就是2014年馬來西亞航空MH17航班的兩起空難事件,不僅衝擊世界戰略格局,更間接導致橫跨歐亞的軍事強國俄羅斯遭受嚴厲經濟制裁。鑑於事發當時,各方報導皆著重在俄烏兩國淵源、烏東叛軍態度、俄製飛彈來源及受難者家屬情緒。現在,空難原因調查已結束,並確定為地對空飛彈擊落MH17航班。我們試著由結果往回看的角度,看看另一個截然不同的風景。

令人好奇的還有:1.歐洲有百餘家航空公司,偏偏是來自遠東的馬來西亞航空中彈、2.曾經發生空難的航空公司也不是每家都舉世聞名,偏偏馬航因4個月前的客機失蹤事件受到全球矚目、3.歐洲西部有十多個國家,偏偏遇難者大多是崇尚自由貿易的荷蘭人、4.已投資俄羅斯的財團如過江之鯽,偏偏西伯利亞油田的最大外資就來自荷蘭、5.航線上也不是天天有雷雨雲,偏偏選在出現雷雨雲讓馬航MH17偏離航道的時候發生空難、6.飛彈發射地點剛好就是空難前三天遭空襲的斯尼日內(Snizhne)地區、7.馬航遭擊落的地點,剛好再直線往前飛行20公里就是斯尼日內(Snizhne)、 8.事發後第一件應該要做的事:提出『所有相關的地面飛航管制通話紀錄』;但烏克蘭政府表示未開啟交戰區軍用雷達,故無法交出軍事飛航管制紀錄、9.烏克蘭政府早已開始由西向東空襲烏東叛軍,空難前四天已有烏克蘭運輸機於高空被擊落,但是烏克蘭政府僅提高管制空域,不關閉更高的國際航線。

馬來西亞航空MH17班機墜毀地點(美聯社)
馬來西亞航空MH17班機墜毀地點。(美聯社)
馬來西亞航空MH17班機2014年7月墜毀時,親俄羅斯烏克蘭叛軍在當地看守(美聯社)
馬來西亞航空MH17班機2014年7月墜毀時,親俄羅斯烏克蘭叛軍在當地看守。(美聯社)

最後綜合檯面上的資訊,只會有一個結果。就是不管背後是誰發射飛彈,此一空難事件肯定轟動全球並引起舉世注目。再加上乘客大部分為歐盟荷蘭人,且飛機被俄製飛彈擊落、事發地點又在俄羅斯支持的東烏克蘭叛軍勢力範圍內,所以:「俄羅斯必遭嚴厲經濟制裁。」假設上述的每一個環節都僅僅有十分之一的機率,以數學的機率來算,同時發生的機率遠超過千萬分之一(十分之一連乘九次),比中彩劵還難,有的DNA鑑定只有千萬分之一就定罪呢!更神奇的是,如果真如烏克蘭政府所宣稱的普丁『預謀犯案』,那麼從中得利的人是誰?難道普丁為了要讓自己被經濟制裁,所以謀殺荷蘭人?

如果有人問你,除了公司老闆,誰最怕台灣股票崩盤,選項如下:1.金管會主委、2.常常進出股市的人、3.已經融資買了大批股票的人,你覺得是誰呢?應該是已經砸錢的人吧!回顧馬航空難,儘管俄羅斯與烏克蘭交相指責對方發射飛彈。我們暫且不管誰擊落馬航飛機,若先從結果反向提問:誰最反對經濟制裁俄羅斯? 選項也大致如下:1.與俄羅斯戰略關係密切的國家。2.與俄羅斯貿易量龐大的國家。3.已在俄羅斯投資大量金錢的國家。

歐洲企業是俄羅斯當時的最大外資來源,這事有什麼影響?想想看,突然有人在歐洲議會催促著大家嚴厲經濟制裁俄羅斯,讓歐洲企業領袖急得跳腳之餘,每每贊助大筆選舉經費的他們,會叫誰去阻止歐盟議會討論『俄羅斯經濟制裁案』呢?歐盟議會的議員不需要選舉經費嗎?

雖然中國與俄羅斯的戰略關係密切,但是對於歐洲事務並沒有太大的施力空間,即使想對『俄羅斯經濟制裁案』作梗,也辦不到;而德國與俄國雖然經貿關係深厚,但可以隨時轉換貿易對象,或想辦法繞過經濟制裁。最後是感到最痛,大筆鈔票卡在俄羅斯,已在俄羅斯油田與礦場砸下雄厚資本的荷蘭企業;荷蘭人從16世紀開始崇尚自由貿易,發明股票市場、人稱『海上馬車夫』,也是全球半導體龍頭台積電的最大股東,並曾經擁有全球最多的商船。偏偏被擊落的馬航MH17,剛好搭載最多荷蘭人。恰巧,原本制裁立場推託的歐盟,事件後立即通過對俄羅斯嚴厲的經濟制裁。

俄羅斯方面表示,對於該國田徑協會的禁令是「暫時性」的。(BBC中文網)
被擊落的馬航MH17,剛好搭載最多荷蘭人。恰巧,原本制裁立場推託的歐盟,事件後立即通過對俄羅斯嚴厲的經濟制裁。(BBC中文網)

資料一查,巧合就更多了:

基本上,美國對俄羅斯的貿易額不到其對外貿易關係的3%,所以2014年3月俄羅斯併入克羅埃西亞時,美國立即對俄羅斯發起經濟制裁。首先針對個人,之後逐漸擴大到企業,最後乃至於制裁整個國家。同時積極遊說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發動經濟制裁,但西歐國家顧慮與俄羅斯貿易與能源的緊密依存關係,只稍微制裁,應付了事。甚至當時英國財政大臣還被記者拍到手裡拿的開會文件,上面寫著反對經濟制裁的論述。畢竟,英國在俄羅斯的投資僅次荷蘭與塞浦路斯。

說到塞浦路斯。眾所周知,塞國銀行有大量存款來自俄羅斯鉅富,這些富豪們也常將儲存於塞國的錢轉投資回俄羅斯。很不巧,緊跟著2014年3月18日俄羅斯併入克里米亞,塞國銀行為了滿足IMF、歐盟、ECB的紓困條件,2014年3月底,塞國銀行10萬歐元以上的存款就被變相縮水,這招可給了俄羅斯資本家狠狠一棒。

早在1990年兩德統一前,新一輪的美俄角力便已開始,那時美國給了蘇聯『北約不東擴』的模糊口頭承諾,讓蘇聯軍隊撤出東德。1991年蘇聯瓦解,北約在美國的領導下開始向俄羅斯邊界擴張,快速填補了中東歐的軍事真空。美國的地緣戰略大師季辛吉曾批評:「俄羅斯絕對不會坐視烏克蘭偏向歐洲,此舉必定激起俄羅斯的反彈。因為俄羅斯是核武大國,而烏克蘭邊界距離莫斯科只有四百多公里,試圖將烏克蘭拉進歐盟的行動,不可能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季辛吉認為面對巴黎連環襲擊,只有同情心是不夠的。(BBC中文網)
美國的地緣戰略大師季辛吉曾批評:「俄羅斯絕對不會坐視烏克蘭偏向歐洲,此舉必定激起俄羅斯的反彈。因為俄羅斯是核武大國,而烏克蘭邊界距離莫斯科只有四百多公里,試圖將烏克蘭拉進歐盟的行動,不可能什麼事都沒有發生。」(BBC中文網)

在北約不斷東擴的處境下,俄羅斯有兩個選擇:1.戰鬥民族夾著尾巴選擇當龜孫子。則天下太平,美國稱霸全歐洲。2.執意當出頭鳥激化區域衝突。若區域衝突被激化,北約國家藉由經濟制裁與貿易封鎖,仍然可以撂倒俄羅斯,美國還是稱霸全歐;以上選項,算來算去對美國都好。反正死的是烏克蘭人,既不傷到西歐,更傷不到美國,只是後來萬萬沒想到,普丁竟然迅速出手併吞黑海戰略要地克里米亞。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

俄羅斯遭到經濟制裁的起因,可追溯至2013年底西烏克蘭群眾想要融入西歐繁榮的經濟市場,卻遭受親俄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阻撓,引發基輔街頭大規模示威抗議;但東邊較富裕的烏東工業區民眾,則因為文化血緣與俄羅斯親近而偏向俄羅斯。另一方面,俄羅斯總統普丁以金援與天然氣為籌碼,試圖拉攏烏克蘭加入俄羅斯所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但這項提議僅獲得東烏克蘭民眾青睞,且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身陷嚴重貪腐醜聞,難以說服多數民眾信任歐亞經濟聯盟。

2014年2月4日美國國務院主管歐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努蘭(Victoria Nuland)與駐烏克蘭大使皮亞特(Geoffrey Pyatt)在電話中安排日後烏克蘭官員位置時,被錄到在電話中怒喊:「F□□K  EU (去你的歐盟)。」對話中努蘭還『指示』皮亞特,未來不能讓哪些人擔任烏克蘭政府官員,且屬意『懂經濟』的人主掌政府;諷刺的是,那時烏克蘭的『民選』總統亞努科維奇還沒逃離烏克蘭。

2014年2月18日晚間基輔市區爆發嚴重警民衝突,造成多人死亡。2014年2月22日,烏克蘭國會表決通過現任總統革職案,決議提前舉行總統選舉;此時烏克蘭總統逃亡俄羅斯。隨後,2014年3月18日俄羅斯兼併黑海戰略要地克里米亞,美國開始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2014年7月17日令人震驚的事件隨之發生,馬航MH17航班被擊落,298名乘員全部罹難,包含189位荷蘭人,歐盟隨即同意對俄羅斯施加嚴厲經濟制裁。俄羅斯盧布應聲大幅貶值,物價嚴重飛漲,政府收支赤字不斷惡化。

時間回到馬航MH17空難前二周,2014年7月1日,烏克蘭當局持續轟炸烏東叛軍,考量衝突區砲火愈來愈猛烈,烏克蘭當局決定關閉頓內次克州7,900公尺(25,900英尺)以下較低空域。

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持續緊張,兩國邊境居民的生活飽受影響。(取自推特)
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持續緊張,兩國邊境居民的生活飽受影響。(取自推特)

空難前三天,美國之音2014年7月14日報導一架烏克蘭政府的安26軍用運輸機於接近俄羅斯邊界的盧漢斯科附近遭導彈擊落,烏克蘭東部的親俄分離分子聲稱他們所為。不過,烏克蘭國防部已於7月13日表示,這架飛機飛得很高,不可能被傳統的地對空導彈擊中。並表示飛彈必定是俄羅斯所發射,不需關閉國際航道,僅於7月14日關閉9,800公尺(32,200英尺)以下空域(國際航道的高度一般為33,000英尺以上)。

空難前二天,今日美國2014年7月15日報導,烏克蘭東部叛軍控制小鎮 斯尼日內(Snizhne)7月14日遭遇空襲(斯尼日內剛好位於荷蘭飛馬來西亞的國際航線上,位置接近俄烏邊界),導致11人死亡、多人傷殘,叛軍領袖表示:「我們這裡許多百姓都看到掛著烏克蘭政府軍標誌的戰機,前來轟炸這裡。」但烏克蘭政府否認這項行動,並表示必定為俄羅斯所發射的飛彈所致。

空難當天,2014年7月17日MH17航班自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於格林尼治標準時間(UTC)10:30起飛,12:53分抵達烏克蘭聶伯城空域,飛行高度330(33,000英尺)。13:00機組因為遭遇雷雨雲,要求向原定航線以北偏航20海里,並得到(UTC)聶伯城空管同意,之後機組要求爬升至飛行高度350(35,000英尺)遭到空管的拒絕。

失事馬航MH17飛行路徑圖。(風傳媒製圖)
失事馬航MH17飛行路徑圖,圖為登機時間,GMT為格林威治標準時間。(風傳媒製圖)

時間13:19:21烏克蘭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空管聯繫俄羅斯羅斯托夫空管區並於13:19:53通知MH17準備移交管控權,13:19:56機組發出了最後的確認信息。之後俄羅斯空管數次嘗試聯繫MH17但都沒有得到回應。MH17飛行紀錄器顯示MH17航班最後於13:20:03 斯尼日內(Snizhne)正前方20公里,高度330(33,000英尺)處停止紀錄,事故後烏克蘭才關閉東部領空的全部空域,並表示這起空難事件必定為俄羅斯支持的烏東叛軍所為。

空難當天,控制飛機墜毀區域的烏東叛軍承諾向烏克蘭當局和歐安組織監察員組成的「國家調查委員會」提供安全設施和安全保證。然而7月18日,當地武裝分子拒絕歐安組織隊員自由出入墜機現場,調查隊只停留75分鐘即返回頓內次克。在全球媒體的密集報導下,世人的目光完全專注於烏東叛軍阻撓空難調查小組及國際媒體進入事發地點的報導,舉世對烏東叛軍的厭惡情緒已主導一切,而不再關心其他的旁枝末節。對俄羅斯來說,真是『不怕神一般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2014年7月19日俄羅斯國防部公布馬航MH17相關空域的雷達、衛星遙測等錄影檔;表示由於當時的空管雷達處於一般模式,僅偵測5000公尺以上飛機,所以無法偵測低空飛行的戰機,但仍可由錄影檔中觀察軍機於空域內爬升至高空的短暫跡象,並一口咬定有烏克蘭戰機出現於該空域。俄國防部副部長安東諾夫對烏克蘭政府提出質疑,要求烏克蘭提出軍方飛航管制的通話紀錄。安東諾夫也表示:「在MH17墬落當時,美國的衛星也正好經過該處。希望美國夥伴提供相關影像與數據,讓真相大白。」此時,美國雖嚴厲指控俄羅斯,但至今未公布衛星數據。

2015年10月13日荷蘭運輸安全委員會提供的調查報告顯示:俄羅斯僅提供雷達紀錄的錄影檔,而非原始雷達數據,且錄影檔中並未發現戰機航跡。此外,烏克蘭表示空難當時並無軍機於該空域內飛行,故軍方未開啟相關戰管雷達。雙方僅提供民航空管雷達的資訊,最令人難以相信的是,雙方聲稱沒有在交戰區域開啟戰管雷達,也沒有追蹤及備份飛彈軌跡、砲彈發射地點、敵戰機飛行等詳細的相關數據,看起來似乎不像是交戰區。

荷蘭運輸安全委員會提供1.馬航MH17航班的最後飛行路徑(左圖),2.擊落馬航MH17的地對空飛彈的發射區域(右圖),藍色方框內剛好就是三天前遭遇空襲的斯尼日內(Snizhne)地區。(作者提供)
荷蘭運輸安全委員會提供1.馬航MH17航班的最後飛行路徑(左圖),2.擊落馬航MH17的地對空飛彈的發射區域(右圖),藍色方框內剛好就是三天前遭遇空襲的斯尼日內(Snizhne)地區。(作者提供)

綜合以上資訊,讓人想提出一些問題:1. 民航機都有詢答器表明身分,為何還被擊落? 2. 是否烏東叛軍為了防範斯尼日內(Snizhne)再被空襲而佈署防空飛彈? 3. 是否叛軍於西邊的前置觀察人員發現烏克蘭戰機為了躲避雷達探測而低空飛行,並通知後方立即準備發射飛彈,以致誤擊位於高空的MH17? 4. 是否 斯尼日內(Snizhne)因為位置剛好在荷蘭飛往馬來西亞的航線上,所以提前被空襲? 5. 如果飛機上都是馬來西亞人,俄羅斯還會被嚴厲的經濟制裁嗎?

在複雜環境下,意外擊落客機的可能性極高,例如1988年7月3日上午,美國最先進的神盾軍艦文森斯號艦長便擊落伊朗IR655民航機,美國官方調查認為文森尼斯號的人員並無疏失,因為『當戰鬥人員受到壓力時,艦上人員會執行訓練情景,並且相信戰鬥真實發生』,而艦上官兵沈著地堅持到最後才發射飛彈,美國海軍甚至還表揚艦上人員的果斷表現。然而,根據非官方的獨立調查報告,包含訪問當時附近區域的美軍指揮官,誤擊655班機明顯是由於技巧熟練的文森尼斯號艦長威廉·羅傑斯三世(Will Rogers III)『積極強烈的攻擊慾望』所導致的後果,而該艦長已在海軍服役超過20年,熟悉一切防範意外的標準流程。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教材,不是嗎?在烏克蘭東部地區的戰鬥人員,極容易受到壓力,又有積極強烈的攻擊慾望。

荷蘭運輸安全委員會提供,空難當天的烏克蘭東部衛星雲圖及馬航MH17飛行路徑(黃線為荷蘭至馬來西亞航線),當天雲層較厚,地面人員無法看清楚高空的飛機。(作者提供)
荷蘭運輸安全委員會提供,空難當天的烏克蘭東部衛星雲圖及馬航MH17飛行路徑(黃線為荷蘭至馬來西亞航線),當天雲層較厚,地面人員無法看清楚高空的飛機。(作者提供)

2015年10月荷蘭運輸安全委員會在調查報告寫道:「以下三個問題為調查墬機的關鍵:1.為何馬航MH17會使用這個航道?2.航線穿越衝突區域的決策機制如何形成?3.從此次調查能夠學到哪些教訓以提升未來的飛航安全?」雖然荷蘭運輸安全委員會僅調查事故過程,但根本暗指烏克蘭當局遲遲未關閉國際航線,導致第三國飛機遭飛彈擊落。這令我想起一部不久前才上映,改編自真實故事,取材美國選舉專家協助波利維亞總統勝選的電影『危機女王』,裡面有一段發人深省的對白:「世人不在乎你說了什麼,世人只在乎對你的感覺。」如果所有動作一開始的目地就是制裁俄羅斯,現在俄羅斯不斷喊冤又有何用。被譽為『媒體的先知』加拿大哲學家馬歇爾.麥克魯漢曾說:「只有小祕密需要被維護,而大秘密不需要,因為沒人相信。」或許出於擔憂一帶一路戰略規畫被截斷,2015年5月11日習近平對白俄羅斯簽署近5000億台幣的投資。畢竟,這是一帶一路之中,裏海以北的僅剩通道。

回顧歷史,巧合的事件太多。如同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在夏威夷做了無數次偵查,確定每個星期日航空母艦都會返港休假,偏偏就在偷襲珍珠港的那個星期日,港裡面一艘航空母艦都沒有,幾乎完全保持了美國海軍的海上作戰能力。更有趣的是,美國對軸心國宣戰後,掄起拳頭第一個往德國希特勒招呼,並提供最多援助給英國,而不是日軍正面的中國。顯然一開始就是『全局考量』。當然,巧合或許僅僅只是巧合。

還記得某位美國軍官曾對我說:「中國歷史上花了多年時間,以相當現在數兆的經費堆砌出萬里長城,其建築隨著地勢山峰而蜿蜒起伏、綿延不絕。但是,壯麗外表下,在遊牧民族的眼中,其實只要花幾億元買通一個邊關守將,打開其中一個城門,數萬遊牧民族鐵騎就可以輕鬆進入。這時,萬里長城充其量不過是一個豪華擺設。」同樣道理,解放軍擺在南海西沙群島的飛彈,會不會突然一個脈衝電流就發射出去?若是下個月國際法庭對南海爭議案做出不利中國的判決,偏偏西沙的飛彈又誤擊美籍民航機,此時美國就不再是南海事務的域外國家。幾具飛彈系統擺在南海,真的誘人。希望那些佈署在西沙群島的飛彈沒有燃料,無法意外擊落民航機。萬一發生誤擊事件,也希望沒有台灣人搭乘那架飛越西沙的航班。因為,西沙島嶼外面幾十公里的水深便達上千公尺,屆時別說打撈證據,想打撈屍體都難。

美軍的史坦尼斯號航空母艦4日在南海巡弋,在一旁伴航的是莫比爾灣號(USS Mobile Bay CG-53)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以及雷尼爾號(USNS Rainier T-AOE-7)快速戰鬥支援艦。(美國海軍官網)
美軍的史坦尼斯號航空母艦3月4日在南海巡弋,在一旁伴航的是莫比爾灣號(USS Mobile Bay CG-53)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以及雷尼爾號(USNS Rainier T-AOE-7)快速戰鬥支援艦。(美國海軍官網)

端詳二戰崛起、冷戰結束、經濟事件…等血淚史,便可發現:中東教派殘殺、蘇聯加速瓦解、日本經濟泡沫……其實都是大師之作;都是需要詳細研究每個國家的民族性、政治結構、歷史恩仇與周邊環境,才能發現弱點並運用資源加以處理。如同早在二十年前就出現的『中國崩潰論』,雖然歷經這麼多年還沒崩潰,但已確定讓不少外資與技術卻步。難怪俄羅斯總統普丁2014年10月24日於『世界秩序:新秩序或無秩序』論壇回應美國記者提問時,回答:「對美國政治菁英們來說,下一個盟友是誰,早已確定。」

空難罹難者家屬的哀號尚在耳邊。『歐洲人民』應該了解,歷史上歐亞絲路的貿易繁榮期,就是歐亞國家的繁榮期,也是人民安和樂利、生活富裕的年代。建立『團結的歐盟』會被輕易拆散;沿著『順暢的絲路』所帶來的財富,才是歐洲解除被超級強國主宰命運的鑰匙!

*作者為退役軍官、紀德級艦種子教官,成功大學博士候選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