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是誰為悠遊卡壟斷市場提供養分?

2016-03-16 05:50

? 人氣

等待15年,一卡通終於進駐北捷(風傳媒)

等待15年,一卡通終於進駐北捷(風傳媒)

台灣電子票證的發展,從2000年台北智慧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開始發跡,期間發行的悠遊卡也歷經各種功能演進的過程,伴隨著2001年各捷運路線陸續開通,利用誘人的搭乘優惠,例如當時木柵線免費試乘、興雅停車場免費停車,到今日Youbike的租借,成功擴散為公共運輸的電子票證工具,2009年我國公布實行電子票證管理條例才賦予小額消費的法源依據,讓悠遊卡暢行無阻,往前邁進到商店甚至是夜市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不知各位有沒發現,目前市面上電子票證百百種,即將在今年七月「終於」能進場北捷的一卡通,卻整整落後近15年才搶攤成功?根據金管會數據,悠遊卡的5000萬張發行量是一卡通的7.14倍之多,難怪悠遊卡董事長能夠自信滿滿地說出「市場會自然淘汰沒有誘因的卡片」!這個誘因到底是誰給的?足以讓悠遊卡在公共運輸的支付上站穩腳步,逼近壟斷。

顯然,北市府在上週宣佈明年度將取消使用悠遊卡搭乘捷運8折優惠,還有鎖定兩個單點雙向月票優惠,捷運是公共運輸工具這點毋庸置,但弔詭的是為何這些優惠跟措施都是建築在悠遊卡的基礎上?就在一卡通正式進駐北捷之時,卻在半年後將取消8折優惠。更令人驚訝的是,未來悠遊卡更強了,要推動利用記名卡的方式,祭出加倍優惠誘因,紀錄你的消費習慣以及潛移默化成為你搭乘公共運輸工具的唯一支付電子票證。

記名悠遊卡正是透過掌握民眾的法定例示性個資,包含核心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月日,親筆簽名檔等等,實現未來拓展版圖的終極目的,但你絕對沒想到,接著你可能會有一個因為悠遊卡而產生的第三方支付帳戶,而這個想像,就在3月初獲得悠遊卡公司證實。

GOLiFE Care X在悠遊卡小額支付的場所如超商等,都可以免去拿零錢或卡片的不便。圖/Lee
悠遊卡也走向第三方支付。(圖/Lee)

 財政部在去年配合〈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送進〈電子票證管理條例〉修正案,完成修法,明訂電子票證發行機構可以同時經營第三方支付業務,如此一來,以後記名悠遊卡不只是電子票證,還可以將儲值進去的金額,經同意程序後轉化為電子帳戶內的金流,能夠於線上進行儲值及交易。也就是說,悠遊卡可以透過其在台北市公共政策的參與及持股,優先獲得合作的入場券。

舉例來說,如果2017北市府順利將悠遊卡8折優惠取消,並明訂透過悠遊卡設定最頻繁來往兩地的優惠,以及市長口中「搭越多,省越多」的促銷方案,試問你會使用其他沒有辦法提供實質回饋的電子票證嗎?那僅有民間持股的電子票證業者,要如何加入政府政策形成的討論會?又能否讓各種電子票證取得齊頭式的北市公共運輸優惠政策?這一連串的問題,只是突顯出北市府正是市場壟斷的養分提供者。

再者,當手中單純的「電子票證」逐步邁向成為「帳戶」,衍伸的問題層次也逐步擴大,在使用者層面該如何管制?許多國中小學結合悠遊卡作為記名學生證,未來在線上帳戶部分是否有年齡限制,隨著科技普及取得認證的資格放寬,降低使用者的門檻是否相對開啟了危機之門?政府在管制層面上,金融主管機關更應該嚴格對待悠遊卡公司的跨足。

悠遊卡公司是繼台北銀行後北市持股數超過40%的公司,成為新的線上虛擬支付平台後,更應該明確依照金管會的法定要求,針對因民眾儲值產生孳息的金額做50%以上的限定回饋,也就是悠遊卡實施記名卡後要落實實際回饋到記名持卡者身上,而回饋比例也應該提高,其他部分的孳息更應該公開用途,這些都是單一持股數最高的市府,能夠毫無疑問替市民把關的部分。

市府持股等同市民持股,其對於公共財的使用,應審慎處理,避免淪為助長市場壟斷的工具,更不該成為經濟學者亞當斯密口中,那隻深入市場經濟看不見的手。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民、時事觀察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