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中資併購可也 內線交易不可恕 金管會該查查

2015-10-31 12:11

? 人氣

中國國家隊紫光入股力成科技,既引發是否有內線交易之議,又帶來政策的困境。(資料照片,美聯社)

中國國家隊紫光入股力成科技,既引發是否有內線交易之議,又帶來政策的困境。(資料照片,美聯社)

周五中國清華紫光集團宣布入股台灣的封測廠力成科技,持股25%成為力成最大股東。此案值得注意之處,除了是否有內線交易疑慮的問題外,更牽涉到紅色供應鏈與台灣企業的競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紫光入股力成是在周五盤後宣布,但近2個月來,力成的股價已經從50元出頭,一路上漲直奔收購價的每股75元,10月下旬後更是直線上漲;在宣布入股消息前,昨天盤中成交張數就爆大量。以市場觀點看,顯然紫光入股案及其價格,事前已外洩,有人趁機「先上車」獲利。

理財新知:投資就得花心

力成是以私募方式,增資發行新股與紫光策略聯盟。一來私募價格原來就有指標意義,二來力成與紫光結盟,對其在中國市場發展確有助益,股價上漲該是在預料之內。那些事前上車者,是否有內線消息?甚至,是否有內部人士也趁機獲利,金管會都該好好了解一下此案是否有內線交易。

至於紫光入股力成,該如何看待,政府政策應如何考量,也該趁此機會好好思考。

最直覺的反應該是:紅色供應鏈要來買台灣公司,我們該拒絕。封測產業為有條件開放中資投資的產業,因此紫光入股力成案確實還要投審會審查,工業局為此也要召開技術審查會議。依照現行規定,紫光不得對力成具有控制能力,也必須承諾不擔任或指派力成的專業經理人等。

事實上則是承諾容易,但是否真的「具有控制能力」卻牽涉到兩方互動與實力原則,未必能從書面上確認及落實。以力成的案例而言,目前外資持股約45%,外資向來的態度是只要有助公司發展與獲利者都支持;其餘是政府公營機構持股5%、本土金融機構15%、本土法人5%,董監事與內部人近10%─當然,這些比例在增資後都會被稀釋降低。因此個別來看,紫光的25%是有控制力。

坦白說,在此情況下,加上紫光又是標準的「中國國家隊」,以台灣目前社會與政治上的氛圍而言,經濟部是否敢讓此案通過,大有疑義。而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日前放話,要北京向台灣施壓開放晶片產業,否則就應禁止台灣晶片在大陸銷售。這番放話既不適當更讓台灣反感,不但無濟於事,更可能讓官方不敢放手。

不過,撇開那番讓人反感的放話及力成的個案不談,台灣確實該思考該如何因應紅色供應鏈在全球的崛起。過去行之多年的管制、限制、防堵,事後來看,既未能壓制住中國產業的進步,反而讓台灣企業失去商機與市場。

政府與社會各界都該思考,在因應紅色供應鏈崛起時,對兩岸企業與產業在競合之間,應該尋出更靈活、對台灣產業與經濟長期發展更有利的策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