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玫娟觀點:民主或發展優先?2024大選脈絡下談印度的選擇

2024-04-29 07:10

? 人氣

筆者提到,顯示有近八成的印度民眾支持莫迪續任總理,繼續創造「經濟奇蹟」。(AP)

筆者提到,顯示有近八成的印度民眾支持莫迪續任總理,繼續創造「經濟奇蹟」。(AP)

被稱為「地表上規模最大」的印度大選已於4月19日展開涵蓋102個選區共1.66億選民規模最大的第一階段投票,歷經不同選區七個階段的投票之後,預計於6月4日完成並公布選舉結果。不管是國際或印度國內新聞媒體,根據各項選前民調結果,皆認為現任總理莫迪所屬的印度人民黨(BJP)及其友黨所組成的執政聯盟將勝選,莫迪迎來他的第三任期將是毫無懸念的結果。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最近的報導引用皮尤機構的民調資料,顯示有近八成的印度民眾支持莫迪續任總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莫迪之所以被認為可望贏得第三任期,除了以印度教領袖身份持續積極鞏固印度教徒跟印度教民族主義者的選票支持之外,同時也以他擔任古吉拉特省首席部長時創造的該省的「經濟奇蹟」為基礎,以「印度製造」為發展印度經濟的政策訴求。同時,印度經濟發展的確也在美國與中國戰略競爭結構中獲益,幾個主要國際經濟機構預測印度將於 2030年之前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讓莫迪在多數選民心中成為印度經濟持續過大發展所不可缺的領導人。

但在莫迪擔任印度總理兩個任期內,也因為通過跟實行幾項涉及宗教的政策,以及對政治對手的「打壓」,而讓向來以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自詡的印度的民主備受爭議。涉及宗教的政策主要包括2019 通過的「新公民法(Citizenship Amendment Act)」,因引發大規模以違反主張印度為世俗國家之憲法跟壓迫穆斯林為由的抗議而擱置實行,但在選前莫迪政府宣布將實行新公民法。新公民法將使2014年12月31日自印度鄰國入境的非法移民具合法公民身份,但排除穆斯林。另一項涉及宗教的政策則是以國家安全為由,修改憲法第370條規定,廢除穆斯林為主的查謨-喀什米爾省的特別自治地位。

莫迪政府受到批評的對政治對手的打壓,主要是指他所屬的印度人民黨議員於去年以誹謗罪名對印度國大黨(INC)前主席及反對勢力「印度國家發展包容性聯盟」(I. N. D. I. A.)前領袖的拉胡爾甘地提起訴訟並被地方法院判刑,導致拉胡爾喪失國會議員身份,但最高法院最終裁定暫緩其定罪。另一起則是今年三月底,頗負眾望的「小老百姓黨(AAP)」創立人同時也是德里首席部長的克里瓦爾(Arvind Kejriwal),被以透過消費稅政策涉嫌向酒商收受回扣被逮捕。莫迪政府於選前以涉嫌不法收受回扣逮捕政治對手,遭受為勝選而不擇手段爭議。

印度自1947年獨立以來的國家選擇是民主優先?還是發展優先?一直是各界關注跟討論的焦點。獨立運動領袖包括甘地跟尼赫魯都強調民主團結的印度,國大黨也以追求族群、階級、宗教、語言文化多元的團結(unity in diversity)跟包容性的民主為目標。就印度的發展而言,首任總理尼赫魯因與英國學界連結,受費邊社跟社會主義影響,採行中央計畫經濟與混合經濟,包括保護主義、進口替代工業化、經濟干預主義、大規模國營企業、五年計畫,與蘇聯密切連結,直到1990年初期始進行經濟自由化政策。以國內生產毛額來看,印度直到1990年蘇聯解體、改採自由化政策之後,始出現明顯的增長。基於前述理由,一般因而認為印度國家政策向來是以實行跟維護民主優先。

「民主」與「發展」亦成為這次印度大選備受關注的議題。批評莫迪與印度人民黨者,主要以他對言論自由的箝制、對政治對手的打壓,以及失業跟社會分配不均導致印度民主與發展的包容性受到影響。肯定莫迪者,主要是讚賞其具強勢領導人的意志跟罕見的政治領袖魅力,帶領印度成為成長最快速的發展中經濟體,以經濟發展為優先目標,做為印度崛起的基礎。從這個角度觀之,印度的大選自2014之後,或可說更明顯地是印度人民在他們所認知的「民主優先」或「發展優先」之間的某種抉擇。

*作者為臺灣印度研究協會理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