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看似好轉、陰影猶在的中國經濟

2024-04-13 07:20

? 人氣

中國經濟內部最大的風險就是房地產,恆大等多家建商違約破產,至今仍無好轉跡象。(圖片來源:美聯社)

中國經濟內部最大的風險就是房地產,恆大等多家建商違約破產,至今仍無好轉跡象。(圖片來源:美聯社)

近來中國的經濟數據「起伏不定」、好壞難定,雖然大體上仍是「向好行」,但通縮陰影猶在,而歐美對中國出口打擊的貿易戰風險,則更是未來最大的不確定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官方周四公布3月通膨數字,消費者物價相較去年同期只微升0.1%,原本2月通膨增加0.7%、終結連續4個月的負成長,外界認為中國逐漸從通縮中脫身,但3月只有0.1%的通膨,再次讓通縮陰霾。回頭再看應該比較清楚了,2月上漲0.7%的物價,春節的季節性因素是主因,中國實際上尚未脫離通縮風險區。

通縮風險猶在,代表的是房地產低迷不振持續,消費者信心與支出也都表現不佳,中國經濟仍難樂觀以待。

不過,同時也有一些數據顯示了樂觀的面相。例如中國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回到50.8,是從去年10月以來回到代表擴張的區間(超過50),顯示製造業景氣回升。同時1-2月的出口增加7.1%,遠遠高於經濟學家預測的1.9%,也被視為代表中國經濟要走出困境。幾家美國大投行開始調高今年的中國經濟成長率預測數字到4.8-5%,對政府訂出的5%成長目標值,認為達成的機會高。

看好中國經濟後市有一定的道理,IMF在1月底公布的經濟報告中,把今年全球成長率從去年10月預測的2.9%,調高為3.1%,相較2023年,這個數字算是持平,至少在全球大環境方面,不會再扮演拖油瓶。而中國政府刺激經濟的政策預估也會逐漸發酵、支撐與帶動經濟。

此外,銅價的上揚也被視為利多因素。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而銅是製造業者廣泛使用的金融,從機電、汽車、機械到電線電纜等製造都需要使用銅,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國,使用量占全球的5-6成。銅價上揚因而被視為中國經濟觸底反彈的跡象。

這些說法並沒錯,中國經濟是否真的走強上升,可以再觀察未來幾個月的經濟數據會更清楚。但不能忽視的是2大風險、一內一外:內部最大風險是房地產問題仍未平息,外部最大風險是美國準備對中國出口再「動刀動槍」。

房地產占中國經濟的比重與貢獻一直偏高;以GDP而言,房地產占比在7%左右,以固定資產投資而言占比24.0%、占銀行放款的29.0%、占財政收入的38.1%,以及占家庭財富的59.1%。房地產低迷同時在2方面衝擊經濟成長,直接衝擊是新建案必然變少、對GDP貢獻減少;間接影響是財富萎縮效果導致消費支出減少、從而降低GDP。

從恆大違約開始至今,外界只看到房地產爆雷持續,景氣仍低迷,莫說反轉向上、恐怕連谷底來到與否都不確定。上月房地產巨頭萬科被信評機構穆廸降為垃圾債券,情況再次惡化,顯示中國房地產低迷仍未過、且持續為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外部風險方面,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關稅戰、科技戰等仍持續且更加嚴苛,美財長葉倫訪中又釋出要求中方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不能用低廉價格出口打擊其它國家,美國特別聚焦電池、電動車、光電等新能源領域,而這個領域正是中國近期表現佳、對未來寄予厚望的領域;與此同時,歐盟也已對中國的電動車等新能源產品祭出貿易調查,很快就會有實際打擊行動了。

很明顯美國有意出手再打擊中國出口,何時會出現、打擊力道與範圍多大,難預料、待觀察,但這對中國出口與經濟必然不利。其它如中東潛藏的地緣政治衝突對油價的影響、外資直接投資的減少等,也都是影響今年中國經濟表現的重要因子。

中國經濟規模(以國際匯率估算的GDP)為17兆美元餘,這種規模的大型經濟體,本身的運作能力就可保有一定水準的成長,如果要樂觀一點(或是說強顏歡笑)看,今年的中國經濟表現無論是4%多還是可達5%以上,都算是可接受的水準;但要擔心內外風險爆發把經濟拖下深淵,這也將考驗化解風險與因應的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