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正確解讀「台宏斷交蝦農吞苦果」

2024-01-27 06:40

? 人氣

作者指出,養蝦產業是宏都拉斯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也是第五大出口產品。(示意圖/取自photo-ac)

作者指出,養蝦產業是宏都拉斯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也是第五大出口產品。(示意圖/取自photo-ac)

宏都拉斯與台斷交10個月後,日前國內外媒體報導,該國養蝦產業因無法敲開大陸市場(全球最大蝦類進口國,進口數量超過百萬公噸主要來自厄瓜多,印度,阿根廷),且大陸方面給宏都拉斯蝦農的報價,只有台灣的一半(每公斤約3.33美元)而面臨崩潰,養殖場倒閉造成萬人失業,外匯損失達1690萬美元,有當地蝦農痛批大陸的承諾都是「芭樂票」,藉以凸顯該國與台灣斷交的失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養蝦產業是宏國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也是第五大出口產品,主要出口地區為台灣、歐盟、墨西哥及中美洲,全國養蝦面積達2450公頃,產量約6.5萬公噸,直接受僱的從業人員近二.三萬人,每年出口總額價值約1億美元,其中近三分之一的白蝦外銷台灣,平均每公斤超過7美元,價格確實相當優惠。

蝦類養殖具有許多社會經濟和其他效益,競爭相當激烈。近年來,隨著遺傳育種、飼料效率、蝦病防治、飼養和生產技術等取得重大成果,全球養蝦規模及產量快速成長,2023年全球蝦類產量達560萬公噸,2024年預期將可達588萬公噸,其中南美白蝦(Litopenaeus vannamei)由於對環境的適應性強、成長快速、抗病能力強、餌料要求低、便於運輸銷售等優點,佔全球蝦類產量的50%以上,在全球產量中佔據主導地位,也是全球最常販售的蝦種, 2022年全球蝦類貿易數量為535萬公噸,售價達306.4億美元,預計到2028年底收入約為742.8億美元。養蝦產業快速成長也造成生物多樣性消失、水生生態系統退化,水體環境污染和新病原菌出現等負面影響,如何開發創新的蝦業管理方法,兼顧生態環境維護,對於實現養蝦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如發展生態健康對蝦養殖模式)。

當前宏國養蝦產業確實面臨到售價低和外銷受阻(包括與台灣斷交和主要競爭國家厄瓜多爾降價壓力)的困局。事實上不只宏國有此遭遇,去年全球蝦業經歷了價格下跌和需求減少的雙重困擾(2023年上半年美國蝦類進口量下降18%,進口額下降了28.7%,每公斤價格比2022年同期下降13%),飼料和生產費用不斷上升,加劇了這種慘況。

受到國際蝦價下跌影響,2023年厄瓜多養蝦產業損失近15億美元,2023出口量較2022年減少6%,損失3.7億美元;2023年上半年第二大進口國-美國,蝦類進口量下降18%,進口額下降了28.7%,每公斤價格比2022年同期下降13%;2023年整體蝦類售價低於2022年。

自去年以來由於通膨帶來的經濟停滯,消費者可支配所得降低,導致購買力下降,終端消費者對蝦類需求低於預期,導致大量冷凍庫存,加以美國市場蝦類價格處於十年來的最低水平(去年9月美國市場前三供應國進口均價降幅為0.88-1.14美元/公斤),蝦價雖然下跌但市場需求依然疲軟,2023年上半年北美、歐洲、日本和澳洲對蝦類的需求減少(2023年上半年,歐盟蝦類進口量下降9%),也擠壓了養蝦國家的整體出口收入。由於蝦類不是日常購買物品,而是依賴額外的可支配收入,所以消費市場容易受到股市下跌、燃料價格大幅上漲、通貨膨脹和物流成本增加等影響:隨著農曆新年的接近,全球南美白蝦市場仍然不穩定;國內和區域淡水蝦售價高於進口冷凍蝦。

根據荷蘭合作銀行稱,亞洲蝦業正面臨蝦類生產成本增加(15–20%),供應過剩,市場需求停滯和市場價格下跌慘況,還會持續多久,整個蝦界都在關注。面對蝦類價格低迷,印度、越南、印尼、大陸等蝦農,採取降低放養密度來減少虧損,也影響到出口數量。例如2023年上半季越南蝦類的出口量即減少了45%。隨著內外局勢轉變,宏國養蝦產業及外銷策略都應該做適度調整,除了提升種蝦品質、蝦苗健康度、疾病預防、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營效率外,應提供財政補貼、減免和外銷激勵措施,來穩住白蝦產業。厄瓜多白蝦在美國和歐盟市場比亞洲競爭對手更具優勢,原因在於其地理位置接近,物流成本更低,且專注於品質和安全,值得學習。

事實上,自去年3月台宏斷交到12月,台灣白蝦總進口數量及金額分別為23367公噸及1.69億美金,較前年同期的31124公噸及2.37億美元,分別減少24.9%及28.69%;其中宏都拉斯進口量仍居首位達9,568公噸,總金額6669.2萬美元,較前年同期的9,594公噸及7599.7萬美元,只減少0.3%及12.2%,台灣並沒有「大幅減少」自宏國進口白蝦:在「單價」方面,去年3月到12月,台灣進口白蝦平均每公斤價格為7.23美元,自宏都拉斯進口白蝦平均每公斤為6.97美元,較前年3月到12月,台灣自國外進口白蝦每公斤平均價格7.61美元,自宏都拉斯進口白蝦平均每公斤為7.92美元,均較低,也反映了國際蝦價普遍低迷。

宏都拉斯選擇與台灣斷交和大陸建交,係經該國多方盤算,後果需自行承受。大陸不僅是重要的養蝦生產國,2022年海水養殖蝦產量超過150萬噸,其中南美白蝦134萬噸,佔總量的80%以上,其次為中國對蝦(30,929噸)、草蝦(114,360噸)和日本對蝦(46,199噸),且握有進口百萬噸蝦類的底氣,目前大陸約80%的南美白蝦從厄瓜多和印度進口,宏國出口商若能參考智利櫻桃,挪威鮭魚在大陸成功推銷的經驗,想分一杯羹並不困難,加以宏都拉斯白蝦進入大陸2024年起可享零關稅優惠,且多家水產品企業已在華完成註冊,後面商務貿易合作等談判估計還有戲,媒體不必急下定論或唱衰,以免翻車!

蝦類一向是台灣消費者青睞的海鮮,在商言商,若能從全球各地進口價廉,質佳又符合食安的蝦類產品,來滿足國內消費者需求,何樂而不為?何況蔡政府官員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即表示,白蝦的進出口是貿易問題,與正式外交關係無關,符合蔡政府一再要求讓「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

*作者為農經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