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總統大選》被忽略的聲音:原住民如何看待兩岸的國族認同

2024-01-05 11:00

? 人氣

蘇拉坦言,他對台灣的社會發展有深刻的觀察。他告訴BBC說,他的使命是把一座山種回來,也是把自己的歷史文化找回來。20多年來,他已經種下超過一萬棵樹,複育100公頃森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蘇拉與妻子勒斯樂絲(Dresedrese Pacengelaw)在這座山林旁,養兒育女,妻子靠著早餐店的收入,支持著先生的行動。

她告訴BBC,自己的家族半世紀前被國民黨政府遷到平地,但她成長及後來在科技業工作,她發現失去了自己的認同及語言,直到遇到先生,回到部落生兒育女,與家人共同生活才感覺找回了自己的認同。

她說:「我好像也找回自己的靈魂。種樹的生活雖然辛苦,但我從不後悔。」

事實上,由於對重新尋找族群身分的渴望和堅定的宗教信仰,這對夫婦表達了他們對於自己的土地以及整個台灣島很深的感情——他們認同自己源自於部落土地,而這種部落身分延伸到對整個台灣島的歸屬感。

這對夫婦對任何聲稱「擁有台灣」,不讓台灣人或原住民決定自己未來的「外部勢力」同樣感到不安。「就像我兒子前幾天問我一樣:媽媽,為什麼中國要來管我們?來打擾我們?我想我的意思是,為什麼我們島上的事務,必須被說成是由他們決定呢?」這位母親說。

蘇拉一家人的觀點,也折射出台灣原住民複雜歷史的一部分,而這種複雜性也在台灣各部落都能見到。

譬如,2019年,台灣東部台東卑南族的特勞·帕卡魯庫·薩瑪(Trau Pakaruku Sawma ,漢名高明智)就參與了一場抗議,反對地方政府將部落的一塊濕地賣給新加坡的太陽能發電廠。

他向BBC解釋,當時地方政府不尊重他們對祖先土地的權利,而跨國資本主義和政府只想用錢影響他的部落的參與權,借機奪走他們的土地。

關於原住民認同,已故的台灣總統李登輝(1923-2020)在1990年代初發起了台灣認同運動,主張台灣有權決定自己的未來。

特勞·帕卡魯庫·薩瑪表示,這個運動是有力的,因為它也等同承認了原住民重建與他們社區、部落和土地的權利主張,並能為自己的的原住民身份「正名」。他認為台灣的身份對於包容性很重要,原住民族被殖民的歷史及抗爭的知識,能夠協助台灣製造本土認同,並抵抗外部威脅。

或許,正如希婻·瑪飛洑向BBC所說的,原住民和台灣身份的對話基礎始終需要台灣政府承認並糾正對原住民經濟和文化殖民的歷史。

2009年8月8日,帶著狂風暴雨而來的莫拉克颱風侵襲了南台灣,洪水造成了土石流,並摧毀了高雄山區的小林村,帶走了近500人的生命。當地居民阿布娪.卡阿斐依亞那(Apu'u Kaaviana,漢名江梅惠) 女士的達卡努瓦部落便位於災區那瑪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