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並非永遠浪漫無邪,偶爾會化身流氓或無賴:《惡棍植物》選摘(1)

2023-07-17 05:10

? 人氣

這本書看待自然的方式,和法國作家夏多布里昂(François-René de Chateaubriand,1768-1848)那種天真浪漫的目光相差甚遠。茹毛飲血、啃食獵物的野生動物並不難想像,但富有侵略性、化身惡魔使者的植物彷彿是另一個次元的存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然,植物並沒有善惡。植物只是植物。即便植物能帶來負面影響,也是因為人類的不當使用,或是這些負面效果只會在與人類接觸時產生。至於其他狀況,就僅僅只是人類對這些植物的觀感有誤而已。

布袋蓮列入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每兩星期就可繁殖倍增。〔圖/謝敏政攝〕
布袋蓮列入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每兩星期就可繁殖倍增。(資料照,謝敏政攝)

另外,有些植物善於玩雙面手法;這些植物可以令我們中毒或致我們於死地,但也能提供抗癌的有效成分,紅豆杉便是這種植物。另有一些植物則善於刺激人類或對人類緊抓不放,同時卻能成為創意的來源,如同人類從牛蒡得到靈感,發明了魔鬼氈。

雖說這些植物演化出令人生畏的特徵,但目的並非危害人類。這些特徵都是為了適應環境限制而產生,使植物從中獲益。畢竟植物沒有腳,遇到危險時無法逃跑,只能發展出這些「詭計」。

有毒植物產生的物質可以令天敵遠離。這些植物製造出「次級代謝物」。次級代謝物不像初級代謝物可用做營養來源和促進生長,也並非光合作用直接產生的化學物質,而是來自其他化學作用。這些物質不會直接參與植物成長,而是協助植物自衛。這類物質可分成三種化合物:類萜、酚類(及衍生物)和生物鹼。類萜會散發強力的氣味,精油便是類萜的一種。除了人類之外,昆蟲也喜歡類萜的味道。酚類包含單寧。生物鹼則名列植物產生的最「知名」分子之中:尼古丁、嗎啡、古柯鹼或咖啡因都是人盡皆知的生物鹼。雖說這些物質具有高毒性,但也能用於製作藥用分子。

在這本書中,我不會使用「壞植物」來稱呼每個出場的角色。畢竟,我們寧可看到田野中滿滿的紅罌粟,也不想看到人們向大自然傾瀉大量殺蟲劑,不是嗎?

我之所以寫這本書,不是為了用可怕的植物故事來嚇唬各位。相反地,各位很快就會了解,我喜愛的並非只是植物的美觀而已。喜歡大自然,同時也意味著想認識、理解大自然。而理解植物,同時也是對植物的生理、演化和用途感興趣,還有認識植物的故事,以及發現這些植物的植物學家的故事。即便有些植物的確令人厭煩(或置人於險境),但這些植物也同樣美妙。認識植物使用的武器非常迷人。無論這些特質從人類的角度看來是好是壞,植物的確有能耐製造出許多不同的物質,其中更有人類自開天闢地以來都未能破解的謎團。

有些植物的故事驚險刺激、駭人萬分、高潮迭起,令各位不禁起雞皮疙瘩。但各位不該因為這些故事而停止欣賞大自然的美好。我希望各位在認識植物如何透過演化來適應環境之後,能和我一樣喜歡植物。我想向這些無人喜愛但仍舊美妙的植物致敬。

附帶一提,認識自然或許能救人一命!在2019年5月的法國南特,一名男子因為食用自家花園的植物而不幸過世。這起命案的凶手是藏紅花色水芹,其塊根和野生紅蘿蔔十分相像。雖然這種意外十分罕見,但也顯示認識不同物種有助於避免悲劇發生。雖說「來自自然就是好」等標語蔚為時尚,但自然其實非善非惡,錯誤的認識反而令我們暴露在真正的風險之中。所謂的「傳統」療法也可能變成噩夢。有些網頁會建議人們使用無花果樹的葉子來治療膿包或癤,但這種療法也可能造成嚴重的傷口。雖說無花果的確是種美妙的水果,無花果樹的葉子卻能害人不淺。

此外,如果我在這本書中將洋蔥描述為「搗蛋鬼」、牛蒡「惡名昭彰」或大豕草「宛如惡魔」,都只是為了促進各位的好奇心。洋蔥、大豕草和牛蒡都沒有惡意,只是隨著時間流逝而具備令人驚奇的特性,以便協助它們適應環境。

這些惡名昭彰的植物總是不斷地令人驚訝不已。

*作者是專精於科學傳播的生物學家,也是熱衷於旅遊的旅人,目前擔任法國大南錫都會區及洛林大學附屬植物園副主任。本文選自作者著作《惡棍植物:關於刺痛、燃燒、致死植物的驚人故事》(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