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民進黨課綱「去中國化」,沒斬斷中共却斷裂了文化

2018-08-16 07:10

? 人氣

教育部課綱審議要把中國史納入「東亞脈絡」。(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課綱審議要把中國史納入「東亞脈絡」。(教育部提供)

民進黨的教育部做歷史課綱的審訂,原來就只是為了「去中國化」而做了「主題式分域規畫」,就像是到速食店點餐一樣,各取所需各取所好,吃飽了就抹抹嘴沒事了!這不是歷史,因為這只是反映類似史明的四百年台灣史觀,一個自我窄化甚至自宮的史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民進黨一直都搞不清楚,現在的中國共產黨當政的中國大陸政權根本不是「中國」,中共也不能代表「中國」。中國是屬於所有認同於五千年文化傳承的人的中國,中共是「人民共和國」當年是蘇維埃的附庸組織,現在還是改良式的共產國家,並不是真正的中國,也無法代表中國。既是如此,民進黨的「去中化」根本是搞錯對象,應該是「去中共化」才對!既沒搞清楚這個前提,所有的「去中國化」根本就只變成了意識形態的操作,再用這樣的政治操作來主導課綱,當然是「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這不是自我窄化的史觀又是什麼?

把中國列入東亞史,如此設計者當然就是要呼應民進黨的台灣與中共一邊一國主張,中國只是東亞鄰國之一,所以和日本、韓國等一樣看待,因為唯有這樣的切割才會讓台灣的下一代了解與認識我們是獨立國家。完全無視於每人本家的公媽牌位上與祖先墓碑上明明白白地刻著我們祖先的來處—唐山,那個源頭活水完全因著這樣的史觀而自己斷自己的根,唐山是我們祖先的中國,當然不是中共的中國,只為了要截斷與中共的一切關係,連自己祖宗的來處唐山也要切斷,這不是自宮的史觀又是什麼?

評論認為,中共修憲是權鬥贏家的遊戲,但習近平想要再做一個「歷史決議」並非易事。中國鼓勵民粹主義,利用經濟懲罰進行「獵巫行動」卻已輕車熟路。(德國之聲)
中共不能代表「中國」,民進黨蔡政府主導下的課綱「去中國化」斷裂的是文化。

主題式規畫有「如何認識世界」「中國與東亞」及「台灣與世界」,前者是個哲學問題也是「根本」的思考問題,在歷史哲學的探討進程上,應該先有「我是誰?」「我怎麼會在這個時空之內?」接著向外探索這個時空(由近而遠—即世界)究竟是什麼?再來才是我和這個世界有什麼關係,德國存在哲學家海德格把存有用了一個很特別的名詞來說明「在世存有」(being-in the-world)人是這個在世存有的履踐,而這個在世存有一出生就走向死亡,所以人就是一個「向死的存有」,在他/她經歷由生至死的過程,意義的彰顯就是人之所以為人最重要的價值,這段向死的歷程無論長短都會因著人所履踐出來的意義而不同於其他生物。個人的歷史就是這段意義的寫照,可惜的就是民進黨的課綱截去了這個歷史根源而不問,不去面對個人與家族的根本,一開始就要讓高中學子直接面對世界,沒有根本的反思,光只往世界去看,無本無根給他/她們做為教訓或反思的史實故事,如何培養學生成為縱覽古今而能獨立判斷的人呢?

至於「東亞與中國」,傳統的中國從秦漢以降就是一個個大帝國的起落,這些朝代的變遷就是中國人的集體意義履踐,在行政組織上形成的是以帝皇系統的政治結構,權力更迭的主要原則就是「成王敗寇」,但是在文化中國的傳承上卻是由周朝傳衍下來的親情與禮樂擅揚,在生活上的道德主體的證立,更是君子與小人義利之辩的教化,這也是中國儒家思想的核心與實踐。當然,這些禮儀習俗透露出來的人倫規範對於只講利害關係或權力鬥爭者來說都是障礙,可是對民生日用卻是「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這個幾希就是人與生物最大不同的地方。中共在文化大革命時「批孔揚秦」就是要「破四舊,立四新」,就是要打破文化中國對於中共的制約,十年人性的沉淪如明鑑在前,民進黨的史觀以為只要把中國列入東亞,就沒有去中國化的疑慮,事實上正是把文化中國的內涵與意義完全局限起來,這和中共搞文革又有什麼不同?不從中共歷史記取教訓,硬是要效法中共走同樣地迫害文化與傳統,報應還是會回到民進黨的身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