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柯P停辦牛肉麵節的謬誤

2018-08-11 05:30

? 人氣

2018台北牛肉麵節。(資料照,取自台北市商業處臉書)

2018台北牛肉麵節。(資料照,取自台北市商業處臉書)

已停辦3年的「台北牛肉麵節」在8月1號復活,今年主辦單位號稱是由民間主辦,根據媒體表示,「是由台北市牛肉麵發展交流協會主辦,經費卻來自台北市商業處,業者私下更稱之為小型牛肉麵節」,那麼,令人好奇的是,好好的牛肉麵節,為何要讓它停辦?現在卻又「另類」補助復辦活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回想起柯P選前便表示反對一次性活動,於是乎一上任於2015年年初就宣布取消台北牛肉麵節活動,當時他還強調,「牛肉麵已是台北重要料理代表,城市美食行銷應改變方式」,以及當時產發局長林崇傑曾說,「牛肉麵名聲響亮,早已成為國內外觀光書籍及網路等通路推薦的必吃美食,不需再透過節慶行銷」,因此,已經連續舉辦10年的「台北牛肉麵節」(2005-2014)就這樣走入尾聲,一點也不光彩。

既然是如此,按照柯P的邏輯「牛肉麵」(New Row Mian)已是重要料理,那麼不是更應該大肆宣傳?柯P說的改變方式,到底是改變成什麼方式?牛肉麵業者有感受到「這樣」改變的行銷方式?再按照產發局長說的,牛肉麵名聲響亮,不需要再透過節慶行銷,奇怪?那為什麼今年牛肉麵節又復辦了?根本是為了反對前朝而反對!

2018台北牛肉麵節。(取自台北市商業處臉書)
2018台北牛肉麵節入圍名單之一老董牛肉麵。(取自台北市商業處臉書)

根據維基百科顯示,「台北牛肉麵節」該活動創立於2005年,由於反應熱烈,自第2年起即擴大邀請國際美食家及牛肉麵業者參與,並更名為「臺北國際牛肉麵節」,甚至,2011年臺北國際牛肉麵節已將台灣牛肉麵的英譯定為「New Row Mian」(仿日本壽司、韓國泡菜之英譯,以當地語言直譯,突顯專有特色)。

也就是說,「牛肉麵」(New Row Mian)已經是一個專有名詞,更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符號,「牛肉麵」不僅僅只是一種台北文化的代表,它甚至變成一種「經濟」的要素,可以創造出許多的就業機會,帶來更多可觀的利潤。

當「牛肉麵」變成一種符號,便可讓觀光客進行符號消費,「消費做為一種語言」,每樣消費品都有一種語言,「牛肉麵」不再只是單純的「牛肉麵」,當觀光客去消費品嘗牛肉麵的當下,是一種符號的蒐集、是一種品味的展現、是一種觀光凝視的體驗,更是一種味蕾的滿足。

消費的符號化現象充斥在當代社會中,現今社會越來越走向「旅遊的社會」,符號在其空間中流動、再製與被消費,逐漸形成「旅遊的社會」,因此,觀光旅遊與節慶活動密不可分,透過節慶活動能夠吸引更多觀光客前來,創造更多的利益,「牛肉麵節」應當是最佳的媒介,然而,柯P卻不是這麼想的。

簡言之,「牛肉麵」(New Row Mian)符號已成為台北重要的象徵符號之一,讓觀光客前來凝視與符號消費,照理說透過節慶與活動可以把這個符號的價值擴大,讓外溢效果不斷擴散出去,不僅可讓民間業者荷包滿滿,也可藉由「牛肉麵」宣傳台北,展現台北文化軟實力,這麼好的初始條件,柯P竟然不運用路徑依賴,卻堅持反對一次性活動而放棄牛肉麵節,更認為必須要改變行銷方式,倘若真的「改變成真」,試問怎麼今年「台北牛肉麵節」又復辦了?

*作者為台北市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