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典蓉專欄:從鬧劇到悲劇—談吳怡農一個人的選戰

2022-12-22 06:20

? 人氣

公共平台的惡質化,民進黨最後也受害,不但自己的候選人上場後也都要先經歷一場「人格毀滅戰」,民進黨或蔡政府的公信力也蕩然無存,這是舉黨要面臨的共業,但吳怡農另有特質,讓他在這場選舉中格格不入;因為,吳怡農也許年輕,但仍抱有民進黨黨外或草創時期的理想性格,換句話說,就是黨外那種為了理想及追求民主而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金錢、甚或生命,這是一種為了信念倫理而犧牲的風格,在這樣的風格中,不論是群眾運動或是和平的靜坐、苦行,都是一種說服的過程;在戒嚴時期,這些舉動主要是說服執政的國民黨,但在解嚴後,另一個必須被說服的就是人民,要人民接受對自己不利但對群體可能有利的事情,必須經過漫長且艱難的說服過程,吳怡農過去三年來推動的壯闊台灣運動,就是這樣的巨大工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核四與公投是不對等的神主牌  一遇核四就丟包公投

民進黨二次執政以來可以說完全喪失這種與人民溝通的意願和能力(其實就是實踐民主的能力),事實上第一次執政時就露出蛛絲馬跡,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核四停建,民進黨執政前的反核四是和公投綁在一起的,換句話就是透過民主程序來解決這個難題,然而陳水扁2008年當選總統後遇到第一次核四風暴,最先被丟包的就是公投,時任行政院長的唐飛曾建議用公投來決定,但被民進黨人否決,唐飛因此下台,但由於民進黨當時是國會少數,因此即使經過大法官會議解釋,陳水扁政府仍無法廢核四,這是核四與公投的第一回合;第二回合則是馬政府後期,再度遇到核四停建問題,時任行政院長江宜樺公開建議以公投解決,但是林義雄堅決禁食,讓馬政府在人命闗天下決定先封存核四,當然更沒有公投的空間。

核四與公投的交鋒在蔡政府時期仍有第三會合,2018年民間提的「以核養綠」公投雖然過關,但蔡政府堅持不肯調整2025非核家園政策,擁核人士因此再提出「重啟核四」,雖然民調都過半,但最後卻未過公投門檻,事實上這是核四興建以來唯一有機會經歷民意考驗,然而,民進黨忌憚2018公投威力,其後就修法明定公投每兩年八月舉行一次,不能與選舉投票同時舉行,壓低投票率的結果,形同任何公投都過不了門檻。

只是,蔡政府此番形同考試作弊的公投限縮,也為自己埋下惡果,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透露,他在九合一選舉前預測勝負的二大指標就是「是否有連任優勢」及「四大公投反撲」指標,結果幾乎完全命中,凡是「4個同意縣市」就是非民進黨贏;換句話說,公投不但是政府施政的重要指標,也是民意試水溫的重要指標,蔡政府刻意剝奪公投的施政指標功能後,也讓自己痛失了解民意的指標,自己騙自己的下場,九合一大選豈能不敗?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