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不死鳥的全球化與自由貿易

2022-12-14 06:20

? 人氣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進機典禮,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說「全球化幾近死亡」引發各界關注與討論。(圖/翻攝自鳳凰城媒體報導集)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進機典禮,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說「全球化幾近死亡」引發各界關注與討論。(圖/翻攝自鳳凰城媒體報導集)

台積電亞利桑那鳳凰城新廠(AZ廠)6日舉行移機典禮,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致詞時說出:「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未來很難回復的話,引起各界討論。有人贊成、甚至指幾年前「早就死了」,有人反對,不認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從歷史上、或是現有的數據上來看,無論是全球化或是自由貿易,「應該仍健在」,也許有些「小病痛」甚或「頓挫」,但全球化與自由貿易仍持續不斷。

川普美國優先、保護主義、貿易戰等引發全球化倒退說

大部份人談到全球化的反轉、逆全球化,或是自由貿易式微、保護主義抬頭等現象時,腦海中想到、眼睛中看到、可作為堅實證據的,大多是近年從川普身上「美國優先」政策散發出的濃濃保護主義,及由川普開端、拜登繼承並「發揚光大」的中美貿易戰、科技戰,還有再加上因新冠疫情影響,各國紛紛思考或著手建立本身需要有自主性的「戰略產業」─可能是半導體製造、可能是醫療用具、可能是重要原物料…..。

會有此思考、需求的主因是:過去數十年的全球化,每個國家、產業、企業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就是比較利益、成本、效率等,中國是這波全球化浪潮下最大的受益者:擁有龐大工資低、訓練佳、服從性高、吃苦耐勞的勞工,又有極度親商(雖然名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不惜一切招商引資的政府,這個政府又正好是「基建狂人」,持續數十年不斷投資在基礎建設上。中國在40年(從改革開放算起)、或是20年(從加入WTO算起)左右就成為世界工廠、全球第2大經濟體、全球最大的貿易國與出口國。

但現在「世道」改變了,中美競爭改變了一切,原本西方世界能無差別的把供應鏈放在各國、從各國進出口商品,現在因中美競爭、地緣政治因素,中國成為「潛在敵國」,因此重要、敏感、尖端的產品與技術不能隨意出口到中國,也要減少對中國市場與供應鏈的依賴。俄烏戰爭則更加深西方對中俄這種「體制與價值觀」不同國家的疑慮。

全球貿易數據持續成長,不支持「死亡說」

這就是有不少人會認為全球化反轉、自由貿易式微、保護主義抬頭的原因。但無論是各國實際政策上、或是經濟數據上,尚看不出此現象。

過去多半以全球貿易額來彰顯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成果,例如:過去50年全球貿易額增加了16倍之多,如果全球化反轉、自由貿易死亡,貿易額一定會降低。但事實上,雖然2020年碰上新冠疫情的經濟封鎖、貿易頓挫,但2021年就隨著解封反彈,全球貿易額成長9.7%、金額44.8兆美元再創歷史新高;依WTO的預測,2022年可望增長3.5%,2023年雖因景氣下滑而放緩,但還是可望有1%多的小幅成長。

這種全球貿易額持續成長,怎麼看都不像是「全球化、自由貿易幾近死亡」。可供參考的是上世紀的30年代,各國紛紛拉高關稅、築起貿易壁壘,當時自由貿易確實「幾近死亡」,反映在數據上,全球貿易額減少了50%,因此帶來大蕭條,而大蕭條同時回過頭又打擊貿易。

再以總體情勢看,雖然WTO的多邊體系式微,原本是WTO與自由貿易守護者的美國,即使尚未把WTO搞殘,也是直接把它晾在一旁。但區域經貿體系與FTA(自由貿易協定)仍蓬勃無比,遠的不說,今年號稱全球最大自由貿易組織的RCEP才生效上路,在此之前2年,另一個CPTPP也才上路,而且陸續還有包括台灣在內的多國申請要加入。其它還有中國與紐西蘭的「升級版」自貿協定、越南與歐盟、日本與歐盟…..自由貿易協定生效等,印度雖然退出RCEP,但正與英國談FTA。

供應鏈遷移它國,仍屬全球化佈局

因此,無論從數據、或是從各國政策、現象面來看,都很難得到「全球化、自由貿易幾近死亡」的結論。即使只看歐美不時喊出要「脫鉤」的中國,也很難得到此結論,因為中國去年的出口與貿易額都創新高,雖然有供應鏈遷移到它國以避險,但海外直接投資流入持續。

跨國企業確實基於風險分散、考量地緣政治因素,開始避免集中在中國,但情況比較類似「中國加1」而非全部遷移;而且如果這些遷移多半是移到其它國家(如東南亞)、而非回歸本國,在定義上,這還是一種全球化佈局。

即使退1萬步看,即使同意近年是「全球化、自由貿易」頓挫或停滯的年代,但從長期的歷史來看,全球化終究不會消失,即使去了也還會再來。

雖然「全球化」這個詞彙在1961年後才出現,但在許多歷史學家很中,世界早已經歷過幾次全球化的洗禮─最保守的是認為一戰前是「第一波全球化」,凱因斯就曾描述過當年的全球化景象;較「前衛」者則把羅馬帝國、蒙古治下和平、到大航海時代都視為一種全球化,最「激進」者把舊石器時代人類的擴展也視為一種全球化。

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已經歷多次

而與此同時,反全球化或逆全球化的事件、現象也早已出現,從各國貧富差距拉大、國際性金融風暴出現,都被視為全球化的惡果之一,反全球化運動從未間斷,最著名的當然是1999年、針對WTO召開會議的西雅圖反全球化運動,被視為全球化支持者與重要推手的美國總統柯林頓,也曾在國情咨文中含蓄的承認「全球化已陷危機」。只是20多年來,縱是時快時慢甚至停步,但全球化還是走在前進路上。

因此,較嚴格的說法與檢視應該是:全球化與自由貿易未死、頂多是頓挫,其內涵也有改變:例如區域貿易比重提高、特定產業(如半導體)被剔除在自由貿易行列內開始受限等,惟整體看供應鏈運作、貿易來往情況與數據等,全球化與自由貿易依然如故。

至於「兇手」是誰,有人說是中俄,但實際情況來看,美國更可能是兇手─張忠謀在拜登與美國政要在場的場合,特意拋出這個話題,除了展現其高度不同、早已跳出單一產業視野外,亦應有其深意與指涉;未來發展也值得觀察與關注,因為除非中美競爭結束,否則逆全球化的陰影將長存。雖然結局難料,不過,現在為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宣布死訊,還是稍嫌早了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