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大陸網友看台灣「第四權」

2018-07-17 05:40

? 人氣

作者指出,媒體下標題稱台北市長柯文哲在談敬老金時脫口而出「貪婪老人」,但比對原話後會發現,標題與說話人表達的真實意思確實存在嚴重差異。(資料照,蘇仲泓攝)

作者指出,媒體下標題稱台北市長柯文哲在談敬老金時脫口而出「貪婪老人」,但比對原話後會發現,標題與說話人表達的真實意思確實存在嚴重差異。(資料照,蘇仲泓攝)

當媒體加工新聞之行為本身成為新聞時,媒體人是否能夠基於公眾知情權與新聞自由相抵觸之特殊情形公開評論媒體?關於媒體基於特定的政治立場亂下標題刻意製造不同族群間的對立與仇恨的新聞亂象,除了媒體從業人員的自律,是否有其它辦法可以改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作為一名收看臺灣政論節目近4年的大陸網友感到困惑,事情看來還是要從一日幕僚之《柯文哲:臺灣要發展氫彈》說起。和友台《新臺灣加油》下標題稱文大女學生說謊一樣,這次友台又下標題稱柯P在談敬老金時脫口而出「貪婪老人」,但受眾在比對文大女生、柯P的原話後會發現,標題與說話人表達的真實意思確實存在嚴重差異。

新聞標題,應該與新聞內容相契合。和友台未曾發出的新聞——《柯文哲:臺灣要發展氫彈》一樣,類似《侯友宜宿舍案:文大女生說謊》、《柯P談敬老金:貪婪老人》的標題與內容的不一致,都是顯而易見的新聞媒體的基於特定政治立場的選擇性報導,都是顯而易見的新聞媒體在不同政治立場的人群間製造莫須有的對立、甚至是仇恨。這已經超出了新聞自由的邊界。

新聞自由,不能建立在非正當的選擇性報導的基礎之上;政治立場,也同樣不能淩駕於新聞事實本身的客觀與公正之上。媒體的基於特定政治立場的斷章取義式的標題,是否存在侵害一部分看過標題未讀內文受眾的知情權之主觀故意,決定了媒體的選擇性報導的正當性與合憲性。

電影《郵報》有句臺詞:「新聞是歷史的初稿」。而曾經作為歷史初稿的新聞,為什麼到了某些媒體的網端筆下,就變成了歷史的草稿、甚至是小說的初稿?臺灣ㄉ的新聞環境,若說我們大陸人不羡慕,那是自欺欺人;但臺灣的新聞自由,和我們大陸人在日劇《命運之人》、美劇《新聞編輯室》所看到的、理解的與渴望的新聞價值相去甚遠。作為一名大陸人,我真心不希望兩岸媒體只是五十步與百步的區別,也希望作為文明社會的一員的臺灣媒體,能夠做出文明的表率。

*作者為大陸人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