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鳥血紅的面龐,似曾相識:葛亮小說《朱䴉》選摘

2018-06-24 05:20

? 人氣

「再濃厚的小說說到最後,感動我們的往往是極其細微的東西。」圖為朱鷺,又名朱䴉。(新華社提供)

「再濃厚的小說說到最後,感動我們的往往是極其細微的東西。」圖為朱鷺,又名朱䴉。(新華社提供)

「他在傳統中尋找現代小說創作的新能量—不能錯過的新生代說故事人

出生1978年的葛亮出生於文人世家,祖父是中國著名書畫家葛康俞、太舅公是民國人物、革命家陳獨秀,還有個做出中國原子彈的表叔公鄧稼先,這些親族讓他的寫作更添傳奇色彩,特別能在古意環繞的迷離中營造抒情氣氛。但文字深受古典文學影響,不表示葛亮只能寫古,他的創作野心和爆發力更多是在古中求新意,在現代小說中接續古典的敘事技法,巧妙化古典於現代。這一點在他的新作短篇集《問米》中展現無疑。

《問米》是葛亮首次涉獵懸疑題材,但不同於歐美或日本懸疑小說,他的神祕與魔幻有個「古典」的內核。葛亮在文字裡暗藏敘事懸疑和殺機,寫出高潮迭起的一則則故事,七個短篇融合了神秘魔幻與當下生活情境,宛若「現代版《聊齋》」。葛亮將東方文化裡的外人難窺虛實的玄怪,放置到當代生活,讓當代小說重拾回古代「筆記體小說」的勾人魅力,並透過白描勾勒圖景,類型小說常有的緊張感被稀釋,更凸顯跌宕傳奇背後的人生蒼涼。」

葛亮作者像(照片=葛亮提供).jpeg
作者葛亮(葛亮提供)

「再濃厚的小說說到最後,感動我們的往往是極其細微的東西。」─葛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看著他。他的眼神空洞。不是這個年紀的孩子慣有的懵懂眼神,而是屬於一頭小獸的。在覓食前後,或者危險將過時的,無所用心的茫然眼神。

童童。我喚他一聲。他沒有回答。

此刻,他緊緊攥著一枝筆,在紙上畫出一道弧線。他的腳邊,還有許多張這樣的紙。上面畫著植物和似是而非的動物形狀。

 

他終於也抬起頭來,看著我。我不知該用什麼樣的眼神看他。事實上,作為一名警察,我的辦案經驗豐富。我很清楚,應該以何種目光應對當事人或者證人。但是,面對童童,我感到一籌莫展。

他的母親,此刻身體冰冷,了無聲息,已是一具屍體。她被發現時,安靜地躺在浴缸裡,眼睛被手術繃帶緊緊地纏住。而喉頭上的一刀,劃得十分俐落。手法完美,幾乎可以想像,血液從頸動脈噴濺而出的景象。血液劃過一道拋物線,一部分落在洗手池上,但被擦拭得十分乾淨。甚至地板上,也很乾淨。凶犯是個有潔癖的人,冒著留下指紋的危險。除了浴缸裡的血腥,洗手間裡不著一塵。根據法醫對傷口的鑑定,作案時間應該是在晚上十點半左右。

而路小童,正在近在咫尺的客廳。坐在桌前,一筆一筆地塗抹,在已經顏色濃烈的紙上塗上更多的顏色。眼神漠然。

我對路小童並不陌生。在我們這裡,他的知名度很高。因為他的畫在國際上數次獲獎,幾乎成為這座城市的文化標識。但是,作為這起謀殺案唯一的目擊證人。他的優秀,並不會帶來太大的幫助。相反,可能成為某種干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