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 真愛燃燒偏鄉

2015-03-19 17:10

? 人氣

然而,正式與上帝結緣卻是在60歲後,陳永興說,雖然他在少年時代便曾隨神父到山區服務,也因協助林宅血案而與長老教會交往甚深,但直到60歲才受洗為基督教徒。結果隔年神父就找上門,「也許就是上帝的安排,」他感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曾經營多家醫院的陳永興,2年內便讓醫院轉虧為盈,除了展現強大的募款能力解決財務窘境,他表示,現在所有醫院都聯合採購,以降低進價成本,而聖母醫院也透過台灣教會醫院協會聯合採購藥品與醫材。

醫院錢荒:
募款高手兩年解決

只是宗教型醫院不能只關注於財務,還有醫院經營的本質。陳永興分析,大醫院可以砸錢發展高端醫療,但一家中小型區域醫院只能發展重視服務的東西,撿一些沒有人要做的辛苦錢來做。」

例如,基於心理與安全顧慮,很多醫師不願意面對受刑人,醫師柳林瑋自嘲笑說,同學都希望當「御醫」,但到聖母醫院只能當「獄醫」,然而陳永興仍堅持聖母醫院傳統,咬著牙要求醫師做監獄醫療。直到一三年受刑人納入健保給付後,財務也得到大幅的改善。「這就是善報,」陳永興笑說。

即將屆齡65歲退休年限,為了聖母醫院下一階段永續發展,陳永興計畫興建的5000坪的老人醫療照護大樓,在好友吳念真的奧援下,3年內便募到6億元,預計今年大樓落成、明年正式啟用。陳永興指出,聖母醫院要做的,是老人照護中最難經營的失智症照護,「真正的老人長期照護利潤不高,因為老人家、家屬付不出醫藥費的可能性更大,」他透露,現在許多財團投入,是看準政府即將開辦長照險,「但這不是我要做的」。

力有未逮:
老人照護人力仍不足

陳永興真正擔心的,是照護人力不足。「募錢容易募人難,聖母醫院的財源已經穩定了,我都跟捐款人說,如果還要捐款,可以捐給偏鄉教會醫院,像是恆基、東基、埔基等也有在做高齡照護,他們比我們更需要資源,」陳永興說。

在陳永興所規畫的聖母醫院醫療網內,覆蓋了宜蘭縣1000多名老人的照護,至少還需要60位醫療照護人力,但再多薪水都請不到人。陳永興分析,聖母醫院共有80幾名醫師,卻必須開設將近30幾科才能提供病患完整服務,平均1科只有2到3個主治醫師,由於沒有住院醫師和實習醫師分攤值班工作,一位醫師每個月要值班10到15天,還要下鄉服務,因此就算開出比台北公立醫院高10萬元的薪水也請不到人,他還得動用人脈,到美國找退休醫師回台幫忙。

「台灣每年訓練那麼多護理師和長期照護員,但還是不肯來偏鄉做這些辛苦工作,把照護工作推到外勞身上,要是請不到外勞,台灣老人誰照顧?照護員薪水比護士還低,台灣年輕人願意做嗎?」他對此相當憂心。

放大來看,聖母醫院的困境,也正是台灣醫院的兩難。醫護人員都流向獲利更高的醫美、國際醫療,賠錢的急重症科五大皆空。熱情的陳永興總說,「真愛沒有看破的一天」,但光靠醫護人員無私奉獻,無法讓醫院生存,該如何解決,還需要政府衛福部與社會更多的關注與討論。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財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