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謙觀點:那些年,他們以「台灣」之名參加「中國」全運會

2022-02-09 07:10

? 人氣

1975年和1979年兩屆中國全運會,有「台灣隊」,當然是不被當時的國民政府承認的。(作者提供)

1975年和1979年兩屆中國全運會,有「台灣隊」,當然是不被當時的國民政府承認的。(作者提供)

名與實之間,存在著遺忘、詮釋和再現的永恆的鬥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歷史上,在重大賽事中北京出現以「台灣」為名義的隊伍上場比賽,就只有兩次,一次是1975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屆全運會,再來就是1979年的第四屆全運會。此後,不知道出於什麼緣故,便不再組織台灣隊了。

如今,留下比較多史料紀錄的,是帶有突破性質的1975年那一次。其時,文革雖然尚未結束,但隨著鄧小平於當年出任副總理,協助重病的周恩來主持國務院工作,以教科文體衛環保等「軟領域」為先導的政策鬆動和開放化,遂逐漸開始。

台灣省代表隊被送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運會的舞台,也是基於這一背景。當然,其時的台灣島內,想來這一消息是被高度、嚴格封鎖的。

但另一方面,對於當時大約有兩萬多人的在陸生活台胞而言,台灣省代表隊出現在全運會的舞台上,成為被關注和矚目的重點,這也意味著一個重大信號。

至少,在現實生活中,自反右、文革以來的歷次政治運動中,成為這些在陸台胞們沉重包袱的「台灣背景」,終於難得地由負轉正,變成了一抹可以被珍視、可以被看重的色彩。

曾經看過一份內部統計說,直到1985年底,自1949年以後在大陸上生活著的台灣人(及其台籍後代)共有25791人。其中到1985年,共累積了1033起冤假錯案,比例也不可謂太低了。

他們當中既有30、40年代就內渡大陸投入抗日的;也有光復以後,因反蔣、反國民黨,在228事件後的抓捕和撤離中,被中共黨組織撤回大陸的。還有在1946年以後的國共內戰中,被國軍從台灣徵兵到大陸戰場,被俘後改編為解放軍或就地另作安排的台灣人。

亦有1950年代以降,從海外──主要是從日本,響應華僑歸國建設號召,沒有去台灣而是去大陸者。

除了上述幾類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從1930年代到1949年間,因著經商、工作、求學等經歷,居住在大陸,而後因兩岸阻隔就再也沒法回到台灣的台灣人。也因此,老台胞的聚集地除了北京外,還以福建、廣東、上海、大連等地為主。

1975年和1979年兩屆中國全運會,有「台灣隊」,當然是不被中華民國政府承認的。(作者提供)
1975年和1979年兩屆中國全運會,有「台灣隊」,當然是不被當時的國民政府承認的。(作者提供)

可以想像,1975年的全運會上可以組成一支台灣隊時,對於在大陸上生活、飽嚐政治運動磨厲,又和台灣故鄉隔絕著的台胞們,鼓舞和振奮有多麼大。

按照現在可稽的資料,當年這個代表團共有279人,其中包括運動員和教練、工作人員等。這支台灣隊参加了棒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射击、体操等16项赛事,共參加比賽103場次,上場人員有269人次。

擔任運動員的,除了在大陸上的123名運動員之外,還有從海外各地來到北京參賽的62名台灣籍僑胞,僑居地來自日本、美国、巴西、瑞士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