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謙觀點:那些年,他們以「台灣」之名參加「中國」全運會

2022-02-09 07:10

? 人氣

代表團團長是1934年就從台灣到福建山區打游擊的老解放軍蔡嘯,副團長則由僑居美國的黃于燕和僑居日本的黄文欽擔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海外各地的台灣人跑來北京為這支代表隊出力的還有旅居加拿大的籃球教練賴淑敏等人。

不令人意外的,這支台灣隊唯一打進決賽的項目,是棒球。

領隊的是出身彰化、228後赴陸先到廈大念書,繼而從軍的原台盟主席張克輝。知名隊員中,則有後來當上大陸國家女壘隊教練的李敏寬。

對於共同組成這支隊伍的在陸台胞或海外台灣籍僑胞來說,反蔣、反國民黨政權,可能是他們在政治上最主要的共同話語之一。

當然,在那個年代,居住在大陸上的台胞固然沒有回台的可能性;那怕是旅居海外的台籍僑胞,若是參贊了這場在北京舉行的比賽,那麼,可能也免不了要上很長一陣子的黑名單,在一定時間內斷了回台的路。

這樣的時代背景,也可以從當年一本介紹這支台灣隊的宣傳漫畫小冊子《心向北京》中看到。

宣傳「台灣隊」的漫畫小冊子《心向北京》。(作者提供)
宣傳「台灣隊」的漫畫小冊子《心向北京》。(作者提供)
宣傳「台灣隊」的漫畫小冊子《心向北京》中的一頁。(作者提供)
宣傳「台灣隊」的漫畫小冊子《心向北京》中的一頁。(作者提供)

漫畫中設定的從海外響應號召來到北京參賽的,多是在海外跑船的輪船工人等勞動基層人民。

而當他們見到居住在大陸上的台籍親屬,暢敘鄉情時,談得主要也都是影射國民黨權貴的親屬,和美資在台合作投資的工廠,是如何罔顧台灣本土勞權、不惜惡化勞工健康狀況以牟利的,種種說起來咬牙切齒的事兒。

於今,四十多年快五十年過去了,體育當然不可避免地,除了是體育自己,同時還是政治的一種表意形式。特別是像奧運會這種國際關係和兩岸關係交織的場域。

而當年曾經在兩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運會上出現的這支台灣隊,雖然絕不被當時統治著台灣的(國民黨)政府所承認;但從其個人家族的淵源和省籍意義上來說,他們做為一個台灣人的時間,可能要比當時台灣政府裡的主事者,開始學習當台灣人的時刻要來得早得多。

所以誰又能judge誰是還不是、配不配當台灣人這個問題,一直會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