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運分裂 更趨激進化

2015-02-02 16:00

? 人氣

香港大學「退聯」論壇。

香港大學「退聯」論壇。

港大學生發起校內公投,批評學聯在代表性、結構和財政等方面弊端處處,佔中策略消極,動議退出學聯,學運面臨分裂,可能更趨激進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香港「雨傘運動」主要領導組織專上學生聯會(學聯)除面對民意壓力和司法追究外,也面臨內部分裂。有香港大學學生成立「港大學生會退出學聯關注組」,羅列學聯代表性不足、組織架構畸形、選舉制度封閉、財政模糊等「罪狀」,動議港大學生會退出學聯,使港大能獨立自主,選擇合適的政治路線。「退聯」動議已得到足夠簽名支持而啟動,港大學生會評議會將在二月初舉行校內公投。

港大並非首次啟動校內「退聯」公投。二零零六年,時任港大學生會會長陳啟業指責學聯「不夠激進,對社會運動欠缺承擔」,賬目混亂和行政失當,發起「退聯」公投,結果贊成者居多,但因投票人數不足議案終告失敗。

二零一四年九月學聯組織大專院校及中學生罷課,要求落實以「公民提名」為前提的「真普選」。其後,「雨傘運動」(佔中)開始,學聯成為主要領導者,但學聯的多個決定引發爭議,也成為港大「退聯」導火線。

「港大退聯關注組」批評學聯在「雨傘運動」中多次決策失當,行動不夠進取,「誤信談判幻局、錯失升級時機、採取消極被動策略等,其作風與失誤皆揭露內部存在甚多弊端」。有教育界人士擔心,這意味大學生正在追求更激進的抗爭模式,擔心港大學生會會成為與學聯並列的激進學生組織,甚至更為激進。

二零一五年一月二十六日,香港大學舉行「港大學生會退出學聯」論壇。學聯秘書長周永康、港大學生會會長兼駐學聯首席代表梁麗幗與「關注組」成員吳偉嘉、李啟迪討論「退聯」問題。

面對「退聯導致學界分裂」的質疑,關注組成員吳偉嘉表示「反對單純為團結而團結,更加反對因為追求統一而排除異見」。吳偉嘉指出,零六年港大「退聯」公投雖未成功,但當時已提出不少學聯內部問題,而今八年過去,學聯仍未改善。他表示,自己曾為學聯一員,與秘書長周永康一同絕食過,絕非「紅底」,倡議退聯實因學聯路線及體制缺陷無法滿足學生民主訴求。周永康回應稱,學聯內部暫時只聽到港大提出退聯,若港大學生認為制度出現問題,相信會有解決方法,毋需退出。

學聯是香港大專院校的聯合平台,架構分為秘書處以及常務委員會。學聯內閣選舉由各學校派出的代表(學生會),週年大會投票選出。內閣需要由秘書長(負責執行)、代表會主席(負責監督)、財務三個職位構成。決策機制上,學聯通過內部商討形成共識,每週六有例會。關注組批評秘書處權力儼如學界代理,卻未經同學直接投票認可。同時,秘書處由小圈子選出,一般同學欲知選舉細節無從入手,遑論要在競選中勝出。

關注組成員吳偉嘉批評學聯在執行上從不公開,有悖學聯章程;秘書處權力過大,可以制定各項計劃、投票、決策,一旦濫權,便可輕易凌駕於各大學生會,而常委更有長達兩個月時間沒有正式開會,沒有推行「共識制」,違反章則。學聯常委兼港大學生會會長梁麗幗承認違反學聯典章,但常委有「承擔責任」意識,而學聯在「佔領」結束後已立即重啟會議。

吳偉嘉進一步質疑,「雨傘運動」期間,學聯曾組織「中央決策小組」,繞過常務委員會行事,做法越權。梁麗幗解釋說,「佔中」發生後,由於不同常委散落於不同「佔領區」,無法及時溝通,不得已才成立「中央決策小組」,但小組在作任何決策前,皆徵詢所有常委的意見並獲認可。

財政狀況缺乏透明度

此外,學聯的財政來源也是爭議焦點。吳偉嘉批評,學聯從不公開財務報告,缺乏透明度。學聯現擁有三間物業(一間自用,一間借給民間團體,一間租出),全港八萬五千名在校大學生每年每人六港元(零點七七美元)的會費、出租物業的收入以及「老鬼」(前學聯成員)的捐款,基本保證日常開支,無需進行街頭籌款,但有媒體質疑,這些收入是否能夠填補「雨傘運動」期間的開支。而之前,中文大學政治學系教授鄭赤琰指出,學聯等專上學生組織是殖民地政府控制大學生的「維穩」工具。港英政府從法律上規定學聯與各校的關係,也保證其有充足資金策劃各類行動。

港大退出學聯的校內公投將於二月九日至十三日進行,而港大學生會校園電視公布民調,五百七十一名學生中,百分之五十認為港大應退出學聯,百分之三十八的人反對。面對激進的內部反對聲音,有六十年歷史的學聯是否仍能站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