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代價 告別低豬價

2014-05-28 18:09

? 人氣

台灣,曾是僅次丹麥的世界第二大豬肉出口國。18年來,卻禁不起口蹄疫和加入WTO的衝擊,出口停滯,產業衰頹。現在,是該打破「農畜產品就是低價」、「農業是福利事業」等舊觀念的時候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午十二點不到,位於台北捷運劍南站旁的「勝博殿」已是人聲鼎沸。

勝博殿標榜的是日式炸豬排。裹上細緻麵包粉的豬排,即使炸過仍吃得出豬肉的原汁原味,用的卻是純正的台灣豬肉。

選擇台灣豬,主要是「電宰後的豬肉在冷藏溫度下,熟成經過七到十天,肉質最嫩也最鮮甜多汁,」嘗過二十多國所產豬肉的勝博殿總料理長潘明舉說。

他表示,豬的品種很重要,但再好的品種還是要經過當地改良,加上所餵養飼料,吃進去所散發的滋味硬是不同。

但這樣的美味,未來可能要付出更多代價。「很多物料都在上漲,」勝博殿採購經理江雯慧算了一算,豬肉已經飆漲過一輪,預計到第三季還會再上漲,過去半年內,芝麻也漲三七%,乾香菇更漲了八五%。

飛漲的食物價格,逼得很多餐廳店家撐不住,紛紛跟著喊漲。

事實上,不論是買菜的婆媽,或是外食族,都感受到這股壓力。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四月比去年同期漲一.六五%,創下十四個月新高,漲幅最大是食物類為五.○四%。

其中又以水果漲最兇達到一九.三○%,其次包括豬肉、雞肉等肉類漲一三.七九%。

終結「低價」小確幸

面對一向物美價廉的台灣,最近每天必備的農產價格紛紛往上走揚,造成食物價格上漲。除了季節性和疫病因素之外,和背後的政經因素也息息相關。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接受《天下》專訪時坦承,從上任後,就一直在跟「農產品就是低價」的觀念戰鬥,他要打破這樣的邏輯,改變農業的體質。

農產品低價早已是社會共識。陳保基說,多年來農業被看成是「福利事業」,農民權益要照顧,所以要補貼;消費者權利要照顧,所以要低價,中間就產生矛盾。

若舊有框架沒有打破,農業思惟沒有改變,無法吸引年輕人進入產業。另一方面,當台灣積極尋求加入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如果不從現在開始改,TPP一旦進來,我們還停留在補貼,農業就整個都垮了,」陳保基說。

陳保基的擔憂,無異宣告低價時代的結束。生活中種種因為價格低廉帶來的小確幸,都可能告終,但農業可能因此而有轉圜的契機嗎?

過去,農產價格一直掌握在政府手中。「油價、電價都在漲,只有糧食不能漲,這不是國營企業,是什麼?」台大農業經濟系教授徐世勳曾經投書平面媒體,主張要讓農產品合理調漲。

農委會刻意壓低糧食價格,從農業資材、農藥,到漁業用油,甚至是飼料關稅,以各式各樣補貼來降低成本,「但農委會的錢,還是來自國人所繳納的稅金,這是不對的,」他說。

翻開農委會的預算,今年可用預算一二二二億元,其中六七%、約八二二億元全都用於福利與補助等法令支出,四九四億元用於老農津貼,糧政及休耕補貼一九七億元等。

福利政策不斷加碼,以至於真正用於產業輔導的額度僅六%(約七十四億元),當中用於產業結構調整所分配到額度,更不過十三億元。

資源錯置,造成產業結構調整速度,趕不上局勢變化…【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天下雜誌》548期】

延伸閱讀:


兩岸小豬教父 掀起養豬大革命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7433

動物營養品 為安心豬肉把關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1949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若能重來,我不想再當馬雲!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8368

特斯拉CEO:給年輕人的五個成功祕訣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8373

專訪東海校長:因為有遺憾,所以開始學習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8369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