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多中國遊客面對全球愛恨

2014-05-01 23:36

? 人氣

王洪超也感到領隊與遊客之間的微妙關係。「旅遊法好像賦予了領隊很多職責,要旅行社監督客人,但話說回來,你又沒有給我執法權,不這?做,你要罰我,合理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本身是一個服務者,你又要讓他做一個教導者,是種矛盾。他說多了,小費拿不到了。政策定的太細,不一定是個好事情。」蔡利平說。

旅遊從業者如何規勸遊客行為,在某種程度上,簡直是一門藝術。越南導遊鄭明永源能說一口流利中文,他會先暗暗觀察旅行團中誰是擁有話語權的領導者。「有什麼話,我先和他溝通。再讓他講給其他人聽。」而廣東導遊馮佩麗的經驗是,強調風險,讓遊客自動規避某些行為。「比如我會說,在香港隨地吐痰會被罰款。如果收下法輪功的材料,回國時海關會扣留,留下污點。」她說。

讓教育與規範從國內開始

事實上,中國遊客不當行為的解決之道,在於提高公民文明。中國遊客在境外的種種不文明現象,只不過把日常生活上的行為帶到了特定目的地。與其強調在境外應該注意行禮如儀,不如讓教育與規範從國內開始。

一個值得玩味的細節是,在《旅遊法》正式生效的這天,恰逢國慶節,來自全國各地的十一萬名遊客,冒雨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觀看了升旗儀式。儀式結束後,他們留下了五噸垃圾,場面諷刺。

「可以多曝光,可以多宣傳,但是也不要上升到民族、國家的角度來誇大。日本人、韓國人,多少年以前也是被人說,他們國家採取了有力措施。我覺得所謂不文明的舉止會逐步減少的。」 蔡利平說。他的觀點與媒體人熊培雲不謀而合,熊在他的著作《一個村莊裏的中國》中寫道:「市民不排隊,我看到的不是國民性,而是公民教育的缺失。」

「文明是一個過程。」韓方明保持樂觀:「我相信中國繼續開放,中國人有更多的機會走出去見世面,他們會不一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