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從《世界不平等報告》中的惡兆看勞運

2018-01-11 07:30

? 人氣

這種不平等引發的社會、政治問題,其實已逐漸發作─從幾年前的「占領華爾街」運動開始,到近年各國民眾因不滿傳統政治菁英引發的民粹抬頭,甚至政權更替,已逐一出現。《金融時報》首席言論員沃爾夫就稱如果不能遏止不平等情況惡化,「不斷加劇的不平等最終也可能摧毀民主制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這份不平均報告讓人聯想到近日國內的抗議勞基法修改運動;撇開那些純為「政治利益與收割」的政客作為不談,勞工、學生強力抗爭勞基法修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認為此修改「再次高度向資方傾斜」;否則單以修改內容而言,放寬一例一休、提高勞動市場彈性,其實並未違背近年各國「放寬、彈性化」的作法。不過,對長期受低薪之苦、憤恨於不平等的勞工,這已是難以接受的修改退讓了。

至於減緩不平等是否有一定的「公式」,正如此報告中所說:沒有任何一項科學研究可預測一個國家最理想的收入與貧富差距水平,更不用提達到此一水平所需的經濟政策與社會制度。

台灣要如何減緩不平等、又要以什麼政策降低不平等,也必須自己拿捏決定,沒有一套公式─不過專家提出的藥方是:累進稅制度與教育支持政策,有助減少不平等。蔡政府該回頭看看其政策是否有違背減少不平等政策之處;如果作不到,街頭勞工、年輕人的抗爭就是結果。

長期而言,更如報告開宗明義所說,如果不對不平等作有效控制,「必會引發諸多社會、經濟、政治問題」─而這段話,似乎已隱約點出台灣現在的問題,與未來的隱憂。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