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鄭本源從小資族到坐擁豪宅的理財心法

2014-03-28 17:02

? 人氣

富邦人壽董事長鄭本源多年前也是小資上班族,終日努力掙錢買房,透過自住兼投資的房產理財術,換屋賺差價,自用兼保值,他的實戰經驗如今大公開,值得你我借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般人一生中通常只能換一到兩次房,甚至窮盡一生的時間與精力,也無法實現購屋夢,但有人卻能循序漸進,為自己和家人提供更舒適的生活環境,富邦人壽董事長鄭本源就是最佳案例。

「聽說董事長又換房子了?」提起鄭本源,富邦的同事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董事長很愛買房子,每隔幾年,就會聽說他又搬家了,但可別以為鄭本源是一位房市投資大戶,實際上他也和你我一樣,是從小資上班族開始一路打拚,逐步累積購房實力的打工仔。


第一間房:先求有,再求好

鄭本源是高雄長大的南部囝仔,離鄉背井北上求學、打拚,1973年,台大法律系畢業的他,退伍第三天就順利考進國泰產險(富邦集團前身),當時面試官就是現任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41年來,鄭本源工作沒換過,一路從基層科員做到富邦人壽董事長;但他卻為了尋覓一生中最理想的安樂窩, 換過十次居所。

「當時我的辦公室在台北市南陽街90號的國泰大樓,有一天發現公司樓下擠滿了100~200人,後來才曉得,原來這些人是排隊等著買國泰建設的房子,即使價格貴個1~2成,大家還是搶破頭。」這一年,鄭本源見識到民眾趨之若鶩的買氣。

這個令他印象深刻的場景,正是40年前台灣房市榮景的縮影。七三年前後,恰巧是中東戰爭爆發、油價上揚的時機點,台灣正面臨通貨膨脹、房價飆漲的連鎖效應;當時北部就業人口大量增加,購屋需求強烈,只要有新案推出,很快就被搶購一空,更刺激房地產漲幅。

鄭本源和太太結婚後,分別在台北市和平東路、新北市板橋和新店區租過房子。直到工作第三年,終於選在新北市中和區落腳。他說,當時夫妻即使努力賺錢、存錢,但收入實在有限,買不起市中心的房子,決定「先求有、再求好」,權衡預算和兩人上下班的交通便利性,後來籌到自備款15萬元,貸款買下30坪大、總價45萬元的公寓新房。

不到三年,由於第二個小孩即將出世,鄭本源決定賣掉房子,換到坪數更大的永和中正橋旁新屋,這次換屋經驗讓他很滿意,「不但是面河景第一排,離公司也更近。」令他更驚訝的是,因為是賣舊屋買新屋,第一間房子以總價95萬元成交,扣掉裝潢費用5萬元,讓他整整賺了1倍。

再過3年,鄭本源已晉升為主管職,這時候的他,有能力換到台北市中心的精華地段;加上太太是公務員,收入穩定,這次他下訂當時東帝士集團在和平東路推出的新建案「儷園廣場」,以總價240萬元,換到40坪的電梯大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