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瑜觀點:愛台灣不是利害問題,是道德

2017-11-24 06:40

? 人氣

20171004-為慶祝我國駐美代表處使用雙橡園80週年,特別進行美化工程,綠色「我愛台灣」立在國徽上,前方放置蘭嶼達悟族的拼板舟,凸顯台灣特色。(外交部提供)

20171004-為慶祝我國駐美代表處使用雙橡園80週年,特別進行美化工程,綠色「我愛台灣」立在國徽上,前方放置蘭嶼達悟族的拼板舟,凸顯台灣特色。(外交部提供)

如果民進黨政府執政失靈,或者其政治人物的貪瀆無能遭到揭露,或者黨領導利用台獨、社會運動、階級意識執政攬權的操弄已然眾所周知,是不是會影響到台灣爭取獨立主權的信用與士氣?想到這裡,是否必須避免民進黨的墮落?如果一時避免不了,是否起碼先要鞏固其政權,以免親中的國民黨復辟?這已經不是法治問題或政策問題,而是道德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概念上,愛台灣常常與反中國糾纏不清,但實際上也是如此。比如,許多人認為兩岸經濟交流,會對台灣人民福祉帶來危害;或兩岸社會交流破壞將台灣社會的秩序;或兩岸文化交流已經挫折台灣人民的主體意識;或兩岸政治交流已摧毀台灣人的尊嚴。同理,面對民進黨兩次執政,都快速自我揭露其肆無忌憚的貪婪,如果不是愛台灣的道德力量力挺,恐怕早就難以為繼。

道德理性不容親中政黨復辟

兩岸交流是利或弊,都是辯論而已,往往各執一詞,因此很容易混淆了深層的驅策力所在。愛台灣既不能只是經濟、社會方面物質性的算計,也不應該受到當下政治對立的情緒所左右,而更是在利害算計或情緒衝動兩個脈絡之外的道德立場。簡言之,愛台灣所反映的,是一種歸依土地的人性,是一種群體生活的必然要求,是一種移民社會演化的生物本能。

台灣成為一個人們在道德上歸依的領域範疇,是歷史際遇:

1) 、從日本殖民統治到美蘇冷戰,長期實踐下來,而能自成疆域、體系,是為台灣優先的「道德意識的萌發」。

2)、群體生活必需共同營造,在冷戰結束後為了與大陸區隔,乃根據歷史際遇及當代話語,發展出群體身分,是為「道德意識的建構」。

3) 、二戰後的第二代到第三代,都需要從殖民母國或文化母國脫離,向在地認同,是為「道德意識的科學定律」。

一旦道德意識茁壯,就算得可以到經濟好處,政治完全自治,獲得源源的文化補給,也仍會對兩岸重新整合採取拒斥,因為愛台灣不再是個有沒有好處的問題,而尤其是個道德與否的問題。這就是即使北京放權讓利,仍不可能把工作順利作進台灣的原因,也是台灣人時而看似不理性的相信虛假消息,一下覺得中國要崩潰,一下又覺得中國威脅全世界,都是在心理上廉價地鞏固反中的道德理性。

新近出現兩個對愛台灣的道德挑戰。一是,台灣依附殖民統治及美蘇冷戰而建構的身分範疇,在全球化時代開始動搖,尤其是大量大陸人民在台灣,以及大量台灣人民在大陸。其結果,台灣各界對大陸人民的各種歧視,並給予赴大陸的台灣人民以心理壓力,都是為維護愛台灣的道德,而理所當然出現的。二是,大陸提倡中華民族復興,對台灣作為政治民族,正在形成道德立場的激烈對撞。

20170623-立法院臨時會晚間繼續審查「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草案」。圖為國民黨立院黨團在議場外召開開「真心愛台灣」記者會。(蘇仲泓攝)
立法院夜審法案。圖為國民黨立院黨團在議場外召開開「真心愛台灣」記者會。(資料照,蘇仲泓攝)

北京的道德盲點不敢面對愛台灣

不過,迄今北京忽視愛台灣背後的道德理性,總是訴諸利害考量,一手胡蘿蔔,一手棒子,以為如此必然使台灣人就範。這看似是很矛盾的,因為在外界眼中,北京自己在台灣問題上往往顯得不理性,而北京自己顯然有意識地知道,台灣問題或中國的統一問題不是利害問題,而是超越利害、不計利害的道德問題,為何無法體會愛台灣也是類似的道德問題呢?

從心理上來講,這其實並不矛盾。因為北京已經把兩岸統一,當成是其自己天經地義的道德律令,所以當然就形成對台灣的認識盲點,因此不太可能認知到,愛台灣乃至於反中、反華或台獨,也已經是一種近乎絕對的道德,故而對北京的道德絕對性等於否決。北京主張把愛台灣跟台獨分開成兩件事處理,愛台灣是需要照顧的情感與利害,而台獨是道德上要譴責的政治操弄,不能承認其為真實的。

北京自己的道德從哪裡來?那是更久更深的一種文化想像:

­­1)、 首先,中國歷史上傳頌的仁人志士,幾乎都是致力於一統與振興。

2) 、其次,近代中國受到帝國主義侵略,包括割讓台灣在內。在清末民初以降的幾代中國人群體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記憶。

3) 、再其次,基於對日本的仇恨與國共內戰的裂痕,台灣是帝國主義在中國近代史上最顯著的污點。

4) 、最後,台灣投向日本與美國的懷抱,正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大的絆腳石。

所以,北京不肯、不能、不敢知道,愛台灣也是個道德問題,如果知道,就表示北京可以體會到,為什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必是每個中國人的至高道德,而日本與帝國主義反而可以是更強的道德支柱。那麼,其他內部各種真真假假的道德位置,都會冒出來掣肘民族復興,援引美國、日本,進而形同根本否定今天整個中國人群體存在的目標。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發表演說。(美聯社)
北京應該體會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必是每個中國人的至高道德。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發表演說。(美聯社)

誰都沒有道德必然性?

如果有人詳細向北京闡述愛台灣的道德邏輯,說明這不是利害或情緒的問題,而竟還能說服北京,那北京豈不立刻會按耐不住,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了?這多少說明,何以台灣人一直把兩岸統一,當成只不過是一黨之私的政治併吞,好讓自己免於思考:是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比愛台灣更大又更深的道德?

民族復興的道德與愛台灣的道德至今還沒有直接對撞,是因為雙方虛與委蛇地在技術性的權利與政治上糾纏不清,可以迴避彼此毫無妥協餘地的根本立場,這個毫無妥協的道理就在於,對雙方而言,根深蒂固是個道德問題。迴避的好,那對方無論多麼自私自利,其立場的本質不必是邪惡的;或迴避不了,那對方無論如何愛民如己,其立場本質只能是邪惡的。

相較於北京不面對愛台灣的道德性,故意總擺出要買通人心的姿態,用利害問題轉移這個致命的尷尬,台灣的危機則在於,中華民族復興是台灣人容易懂,甚至熟悉的,因此面臨了比愛台灣範疇更大的道德。愛台灣的道德在論述上尚不尖銳,但光芒四射足讓北京躲在利害問題的議程裡迴避,北京必須不迴避,才能動搖愛台灣的道德,可是不迴避就等於承認,民族復興並非道德必然。

*作者為台灣大學、中山大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

石之瑜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