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專文:青春迷惘後發現的十三件事

2017-09-23 06:50

? 人氣

他這樣描述這些落難倫敦街頭的舊時菁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在一座陌生的城市裡,在一個陌生的國家,最先去的地方不再和以前一樣是博物館、大自然,而是領事館、警察局,為的是去取一份居留許可證明。以前,朋友們坐在一起時,常常是討論波特萊爾的詩或熱烈地討論一些問題,而現在,我們突然發現自己討論的都是被盤問的情況、許可證的問題…在近來十年,去結識一個領事館小小的女職員,要比和托斯卡尼尼或羅曼羅蘭結下友誼更加重要。

…無論何種形式的流亡,本身都不可避免地會導致一種失衡。人一旦失去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就會失卻尊嚴,變得越來越不自信,越來越沒有把握。[4]

這個聯想「不倫不類」,是因為,二十一世紀全球化和網路科技所帶來的「革命」,它的「掌權者」完全不是茨威格所面對的國家權威和政治壓迫,而恰恰是一個跟它完全相反的東西:它是流動的、碎片化的、顛覆正統的、崩壞結構的、溶解並且腐蝕信任的一種巨大力量。    

然而,我的聯想也並非完全的「不倫不類」,因為茨威格的流亡處境使得波特萊爾、托斯卡尼尼和羅曼羅蘭所代表的價值「哐」一下跌在地上摔成碎片,就如同今天被視為「菁英」或「古典」或「傳統」的價值。知識分子的心靈「流離失語」--在流動的新秩序中找不到自己的立足點--在抽象的意義上,和茨威格的處境,是類似的。

8 十三件事

講到這裡,你應該已經發現,我好像給錯了題目,「青春迷惘後發現的十三件事」,應該是「中年迷惘後發現的十三件事」。 年輕人固然迷惘,你走到中年的迷惘,更複雜。

假設時間是一條流動的大河,今天的你們站在大河上游,我站在下游,已經走過中間的夾岸桃花也看過漩渦深處的黑洞;你們有一天會走到我今天的位置,那時我已不在,就如同當我走向素書樓去修復它的時候,錢先生早已不在。

可是在中年迷惘之後,我覺得我比從前更有能力理解錢穆。所以今天要跟你們分享的十三件事,很可能也要等你們親身經歷時代性的迷惘之後,才明白;所以今天就姑且聽聽吧。我會比較多地提到錢穆先生,做為我從素書樓走到新亞書院對他的個人致敬。

 錢穆。
錢穆。

好,青春迷惘後龍應台發現的十三件事:

一、不要跟第一個你愛上的人結婚。但是不妨愛上你後來結婚的人。

二、隨時準備對讚美你的人說 Thank you, No.

如果有人對你說,因為你特別棒,譬如聲音特別好聽、觀念特別正確、信仰特別純正,所以請你出來帶領呼口號。說:Thank you, No.

三、學會玩,培養幾個終身的嗜好。否則,有一天你退休了或者工作被人工智慧拿走了,你就一無所有,是一口乾涸龜裂的池塘。世界上最窮的人,是一個不會玩、沒有嗜好的人。當你老的時候,就是一個最讓人不喜歡的孤獨老人,因為你像一支乾燥的掃把一樣,徹底無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