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專文:青春迷惘後發現的十三件事

2017-09-23 06:50

? 人氣

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的生活。

那是蔣公的語錄。馬路上隨便攔下一個大學生,問他「你為什麼讀書」,他很可能不假思索地回答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4  思想換血

你說,這都是蔣介石的黨化教育嗎?我認為不那麼簡單。蔣介石的黨化教育裡深深滲透了儒家思想,尤其是王陽明的心學,好像奶油和麵揉在了一起。而我們這代人身上大量的儒家思想灌溉,也並非國民黨教育所專有。

我最近重讀福澤諭吉的傳記,印象最深刻的就是19世紀的日本是如何深深地「浸泡」在儒家思想的釀缸裡。福澤諭吉小時候,有一天他哥哥問他長大以後要做什麼,諭吉說,「要成為日本的大富翁,想怎麼花錢就怎麼花。」哥哥聽了把他臭罵一頓。於是諭吉就反問哥哥長大以後要做什麼。

哥哥很嚴肅地用一句話回答:「終身謹守孝悌忠信。」哥哥引用的是儒家經典。[3]

《近世名士寫真》里的福澤諭吉像(左);福澤諭吉在巴黎(1862年/維基百科)
《近世名士寫真》里的福澤諭吉像(左);福澤諭吉在巴黎(1862年/維基百科)

一般人對「民主化」的認識,停留在表面上的大動作,譬如搖旗吶喊的選舉,譬如火爆的示威、靜坐、萬人遊行等等。其實民主化的過程裡,有很多表面上看不出來的事情在發生,像流在地底下的河,其中之一就是「思想換血」--從黨國統治的大虛構、大敘述裡設法釐清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神話,什麼是歷史。也就是說,你試著把麵和奶油分開來理解。

這個過程,當然也發生在後殖民的社會裡。殖民者究竟灌輸了你多少虛構的世界觀、國家觀、奇怪的「愛國」主義,解放之後,你會設法一一去梳理。

把麵和油分開,這談何容易,更何況,在民主過程裡,因為自由發抒的空間突然變得巨大而人本身的理性素養暫時還不夠厚實,結果我們花大量的時間在彼此爭吵,相互攻擊,醜化對方。我們往往花百分之七十的時間在製造「虛議題」單單為了引發爭議,剩下百分之三十的時間在面對真正重大的議題做冷靜思考和深度討論。

「思想換血」因此進行得非常緩慢。

5 全拉下來了

我們這一代人最特殊的際遇就是,在我們還來不及梳理清楚什麼是糟粕,什麼是精華,什麼該去、什麼該留、什麼該捧在手裡像「對待瓷器一樣的萬分珍惜」的時候,這個梳理本身已經變得彷彿沒有意義,因為全球化和網路化的時代突然之間已經像海嘯一般逼到了你的書房門口。我們突然發現:腳底踩的,只有不斷移動的流沙,沒有堅定的陸地。

全球化和網路化瓦解了我們這代人以及我們之前的不知幾代人的價值基座。

從前有很多的價值建立在有「門檻」這個前提上。

譬如獲得知識,要有能、或有錢、或有身分作為門檻;網路卸下了門檻,人人可以獲得知識,於是啟蒙者的社會角色不見了。人人都掌握某塊的知識,庶民變成網民,網民與菁英平等,啟蒙者變成笑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