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修平觀點》暴力vs非暴力的理路 巴勒斯坦為何不願放棄武裝對抗以色列

2017-09-05 14:11

? 人氣

1948:以色列宣布建國

在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巴人武裝抵抗活動並沒有因而停止 。至於巴人為何仍堅持武裝抵抗,這與1948年巴人所經歷的集體歷史記憶有關。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布成立,隨即周邊的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交戰。以色列最終擊退阿拉伯聯軍,透過戰爭佔領大部分的巴勒斯坦土地。這段期間內,猶太復國主義者摧毀531座巴勒斯坦村落與清空11座城市,並迫使將近八成以上的巴人(約75萬人)遠離家園成為難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色列的建國徹底改變原有巴勒斯坦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與歷史樣貌,巴人稱此現象為Nakba。Nakba是阿拉伯文的大浩劫之意,代表巴人無家可歸與舊有秩序的崩解,但同時也賦予巴人爭取回歸家園的驅動力。大浩劫已深深成為巴人的集體歷史記憶與凝聚民族認同情感,不分黨派與宗教存在每個巴人的意識中。巴人學者希拉指出由於1948年大浩劫的歷史記憶,巴勒斯坦人的歷史書寫便與抵抗、英雄主義與犧牲有關。因此可以說1948年大浩劫是巴人至今仍不願意放棄抵抗的根源。

巴勒斯坦民眾走過以色列興建的「隔離牆」,上頭還畫著巴勒斯坦前領導人阿拉法特的肖像。
巴勒斯坦民眾走過以色列興建的「隔離牆」,上頭還畫著巴勒斯坦前領導人阿拉法特的肖像。

巴人抵抗可區分成武裝抵抗與非武裝抵抗兩部分。在1993年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以下簡稱巴解)簽署和平協議之前,武裝抵抗是巴勒斯坦社會的集體共識。在1960年晚期到1980年代,阿拉法特領導的巴解是提倡武裝抵抗的巴人代表團體。巴解主張解放巴勒斯坦,建立一個世俗民主國家,而達此目的唯有透過武裝活動,與猶太復國主義者(指以色列)沒有妥協餘地。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統、法塔主席阿巴斯。(美聯社)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統、法塔主席阿巴斯。(美聯社)

從武裝抵抗到外交折衝

巴解可說是早期巴勒斯坦民族主義的捍衛者,抵制任何猶太復國主義者所帶來的危害。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巴解逐漸改變原有立場,考慮採取與以色列共存的方案。1988年,巴解最高決策機構「巴勒斯坦民族會議」(Palestinian National Council)發表決議案,強調透過外交手段與以色列處理爭端的必要,更重要的是明確承認以色列的合法地位。未來的巴勒斯坦國,將根據聯合國決議案,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國土範圍僅侷限在西岸與加薩兩地,放棄其他被以色列佔據的土地。1993年9月,巴解與以色列簽署和平協議框架,巴解正式宣告放棄不再對以色列進行暴力活動並承認以色列的合法地位。

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領袖哈尼葉(AP)
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領袖哈尼葉(AP)

但並不是每個巴人組織都認可巴解放棄武裝抵抗的聲明。這些巴人組織以哈瑪斯(Hamas)最引人矚目。哈瑪斯於1987年底成立,全名為「伊斯蘭抵抗運動」。哈瑪斯前身是加薩的穆斯林兄弟會,主張透過武裝抵抗手段解放巴勒斯坦,建立一個伊斯蘭國度。哈瑪斯的武裝抵抗訴求早期並未得到廣大群眾支持,當時巴人多數仍相信和平談判方案。一直到2000年的「阿克薩大起義」(Al-Aqsa Intifada)的爆發,由於以色列軍隊血腥鎮壓巴人的關係,許多巴人民眾不再相信和平談判能解決問題,因而轉為支持哈瑪斯的武裝抵抗路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