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修平觀點》暴力vs非暴力的理路 巴勒斯坦為何不願放棄武裝對抗以色列

2017-09-05 14:11

? 人氣

以色列的軍警在耶路撒冷對巴勒斯坦抗議者施放催淚彈。(美聯社)
以色列的軍警在耶路撒冷對巴勒斯坦抗議者施放催淚彈。(美聯社)

對於巴人來說,參與非武裝抵抗活動未必等同於排斥武裝抵抗,特別在以色列執行集體懲罰行動時,武裝抵抗成為巴人社會唯一選項。例如2014年7月以色列對加薩發動大規模空襲,隨後派遣地面部隊進入加薩。哈瑪斯則向以色列回擊五千多枚火箭,並與入侵加薩的以軍交戰。戰後,哈瑪斯的人氣達於最高峰,根據巴勒斯坦民調機構統計,百分之94的巴人滿意哈瑪斯對以軍的作戰表現、超過百分之86的巴人則支持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射火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位巴勒斯坦的抗議者在加薩走廊將以色列發射的催淚彈丟回以方。(美聯社)
一位巴勒斯坦的抗議者在加薩走廊將以色列發射的催淚彈丟回以方。(美聯社)

或許外人認為暴力抗爭不利於巴人爭取應有權益,但若將巴人的抵抗放在近百年的歷史發展脈絡,便會發現巴人的抵抗,不光是物質上的爭奪與衝突,更是巴勒斯坦民族主義與猶太復國主義的理念之爭。這種理念之爭始於1920年代猶太復國主義者對巴勒斯坦的屯墾計劃。在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巴人武裝抵抗組織相繼投入民族解放事業,抵制以色列的驅離與佔領政策。這些武裝抵抗組織背後更有廣大巴人民眾的支持與力挺。巴人的抗爭長期以來被外界視為一種暴力與恐怖主義的行徑,但近年來,部份西方學術文獻已經拋棄恐怖主義的角度,改從去殖民化(Deconlonization)視角分析巴勒斯坦人對以色列的各項抗爭。或許讀者可從這種視角理解這近百年來巴人抵抗以色列佔領的背景與動機。

(作者為英國埃克塞特大學阿拉伯與伊斯蘭研究中心巴勒斯坦研究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