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靜觀點:消失的香港主體與延續的殖民管治

2017-08-19 06:20

? 人氣

香港回歸中國20年,香港房價因為中國人炒作而變成今日高昂買不起的情況(AP)
港英政府創立時發明了「高地價政策」,每一年用最高的價錢像擠牙膏一樣拍賣土地,不管你是誰,誰最有錢就能買土地,而且保證是供不應求的。中英談判的時候,中國政府特別保證延續此政策。(資料照,美聯社)

三、香港文明優越的情感

我在香港大學教書的10幾20年裡,我看到香港年輕人越來越激化,對於中港矛盾,越來越沒有辦法接受中共政權。不是一開始就不能接受,90年代的時候沒有現在這樣不能接受,為什麼20年回歸以後會不能接受?我覺得應該要從香港人每天的生活去想一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學生從小學、中學的教育中,已經聽說母語廣東話是一種非常邊緣的土話、是一種沒有意義的語言,最有意義的語言當然是英文。97以後又慢慢出現了第2個有意義的語言,叫做普通話。本來是第2公民,英文、西方人、白人在頭頂,香港人永遠是第二公民,你可能透過學習英文,在社會階層上爬升一點點,可是因為你的膚色,你永遠都是第2公民。突然在這20年發展下來,不只是第2公民,變成第3公民了,因為中間突然衝進來了一個膚色跟你一樣,有時候文化、語言都跟你類近,可是只因為他們是從那裏來的,因為他們的經濟資本比你多很多,因為他們操作的普通話的文化資本也比你多很多。香港的廣東話文化,剛才阿肥老師講的市井文化,20年來被更加的邊緣化,年輕人沒有西方的文化資本,他一輩子都不能成爲第1種人,然後他們也沒有第2種經濟資本的時候,他們就永遠只是第3等。這種第3等公民的心靈跟感情為今天中港矛盾製造了一個現成的背景。

可是,我完全支持他們嗎?也不。當然我跟90後成長的年輕人脈絡有點不一樣。我非常同意剛剛幾位老師說的,在香港那個被殖民化的過程、洗腦的過程其中一個大問題,是製造了香港人一種龐大的文化優越感,這樣講好像是一個悖論,為什麼香港人明明是二等公民可是又同時有一種優越感?這也是我覺得英國殖民香港最厲害的地方。他一方面能讓這個殖民地在各方面都承受了龐大的壓迫,但同時讓殖民地安然的接受作為一個殖民地,還覺得蠻驕傲的,我能夠被殖、我能夠作為香港人,覺得蠻驕傲的。這種驕傲不是偶然的。在培植這種驕傲上面,英國政府做了龐大的功­­––這個功我今天沒有時間講­­––70年代開始英國政府做了很多的工作讓香港人長大的過程中,覺得他們優於中國人、他們就是最優秀的中國人,這是從1970年到1990年代都一直非常龐大的工作。這跟香港人覺得他比較接近西方文化、資本文化這些都有關,並被灌輸、被教育成他們比較接近普世價值。

普世價值,是這個文化優越感的核心組成部份。回歸後香港人在經濟及文化上的挫敗感很容易就錯置到幻想的敵人身上,這種文化優越感非常容易的被挪用來作為一個橋梁,讓他去幻想一個假想敵,這個假想敵可能是新移民或者是大陸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