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觀》找尋信任與真實—Google亞太年會記

2017-07-22 06:40

? 人氣

我們發現,各國不僅問題雷同,解方亦是。在此,我們大致歸納當天提出的解方便是各地的新聞機構、科技工具的開發者、教育者必須共享資源以及經驗。甚至是需要跨地區的合作,將提升新聞品質以及查證的經驗分享給不同地區的人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事實查核網站Snopes.com創辦人米克森(簡恒宇攝)
美國事實查核網站Snopes.com創辦人米克森(簡恒宇攝)

以下我們將分享本會的看法,即在媒體素養教育方面要提供課程,增進公民的數位媒體素養,透過課程培養人們找資料、查證、敍事(呈現)的能力,並藉由行動研究,修改課程,長期研發。對於非英語世界的國家來說,應該將國內外相關內容(包括Google News training courses, First Draft news等)在地化,以中文呈現,並加入台灣在地素材,並推動華文地區的媒體素養工作坊,提供更多資源給中文使用者。

從本次與亞太各國交流來看,我們認為假新聞伴隨而來的或許是新聞公信力的危機,但從另一個觀點來看,或許也是轉機,因為正如同在會議中各國代表所指出的,隨著資訊科技的演變,培養民眾對數位內容與新聞素養教育乃是刻不容緩,而要進行此方向不但要針對過往的媒體素養教育內容進行檢視,更要能因應新科技的發展與民眾接收訊息的習慣。

另一方面,對於內容的真假與查核,不論是由新聞機構內部做起,或是由公民社會自發性的啟動與開發,都代表了整個社會集體對於「信任與真實」的重視,這也代表新聞資訊的真實是公民社會重要的基石與底線,因為當新聞信任瓦解時,或許也代表著公民社會的崩解。正因如此,當亞太各國不分國籍、種族、宗教的藩籬,對此問題竟有高度共識時,也象徵著公民社會正朝著一個共善的方向前進,儘管我們還在摸索。

*作者林麗雲為台大新聞所教授、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共同作者李子瑋為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辦公室主任、王怡蓁為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專案企劃。本文由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授權刊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