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觀》找尋信任與真實—Google亞太年會記

2017-07-22 06:40

? 人氣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也是台大新聞所教授林麗雲在Google News Lab APAC summit年會上,分享台灣新聞現況。(台灣媒觀提供)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也是台大新聞所教授林麗雲在Google News Lab APAC summit年會上,分享台灣新聞現況。(台灣媒觀提供)

「事實查核」是三天的Google News Lab APAC summit中最常出現的詞彙,「查核機制是什麼?」、「誰來查核?」、「如何查核?」成為問答時最熱門的問題。會議中,一名分享者在台上播出訪談影片,訪問不同國家的人們:「你覺得新聞是什麼?」大多數的訪談者毫不猶豫的回答:「我想看到事實與真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針對假新聞議題全球兩大平台Facebook與Google紛紛祭出作法,並積極與各國的新聞工作者與相關團體進行合作。臉書於上個月舉辦完亞太新聞素養工作小組」(APAC News Literacy working group)會議後,Google也於上週(7月12日至14日)新加坡總部舉辦Google News Lab APAC summit年會。本次年會是Google於亞太地區第三次舉辦,今年度總共邀請15個國家,共176位的新聞工作者、專家學者與NGO團體參加。媒體觀察教育基金(簡稱本會)也受邀前往參與,以下將簡要分享參與年會的過程及想法。

這次Google年會總共三天,前兩天主要關注於數位媒體科技下新聞發展趨勢,以及Google的工具教學。最後一天則以工作坊形式進行,讓各國分組討論,打破所處組織的界線,討論主題圍繞在事實查核與大眾對新聞媒體信任度問題。

臉書已與第三方合作進行事實查核機制,圖為臉書華府辦公室的塗鴉牆(簡恒宇攝)
臉書已與第三方合作進行事實查核機制,圖為臉書華府辦公室的塗鴉牆(簡恒宇攝)

亞太區新聞問題大方向類似

亞太地區各國似乎都面臨到相似的問題,這也呼應了我們的觀察,大致上可以區分為三大方向:首先是接收訊息管道的改變,由於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加上社群媒體影響,人們接收資訊的方式已從過去的傳統媒介轉移到網路接收資訊,尤其是年輕世代,他們接收與發佈訊息的管道大多透過網路。在這個主要的大環境變遷之下,也衍生出第二個問題:使用者新聞素養不足。

如同第一點所述,現今人們非常擅於使用數位媒體,但仍需加強其數位新聞素養,例如充斥在社群媒體中的假訊息及偏頗的資訊,都可能造成霸凌與個人隱私被侵犯,更嚴重則可能造成仇恨與社會對立等情況產生,這是公民社會的重大問題之一。

最後,回到新聞產製本身,由於網路資訊流竄,在高密度的訊息海中,也造成了新聞工作者查證不足的問題。由於網路上資訊量太多,在時間與資源不足的壓力下,新聞工作者難以妥善查證。但另一方面,對一般人來說,正是因為網路新聞或是訊息,真假難辨,同時,若要自身進行查證,其自身所付出成本也相當高,導致人們對於新聞的信任度降低。

跨組織跨地區的合作與交流

令人振奮的是,泰國、印尼、印度以及日本等地都發展出不同的查核組織,無論是由新聞機構本身所領導,或是民間團體自發組成,也促進了許多思考。而台灣也有民間自發的查核工具,如「新聞小幫手」與「真的假的Line bot」。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