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綁」走的童年─橫田惠與寺越武志:《非請勿入區》選摘(3)

2017-07-10 05:50

? 人氣

橫田惠的女兒金恩敬(美聯社)
橫田惠(蓋帝圖像)

日本西北部海岸充滿了暴力之美。火山懸崖深入崎嶇的海灘,中間零散分布著防波堤與熔岩流入海中冷卻形成的半島。當我來回走在海岸邊,造訪日本民眾遭到綁架的地點,在震撼於濱海自然美景的同時,也強烈感受到失蹤者家庭錐心泣血的痛苦。有任何人能從如此突然的失落與打擊中恢復嗎?對許多人來說,如橫田夫婦,他們的時間已完全靜止在親人消失的那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九六三年五月十一日,寺越友枝十三歲的兒子寺越武志在與兩個叔叔一起出海捕魚時失蹤。他們的小船最後出現的時間是在下午四點,當時他們正撒網捕捉躲在礁石間的魚類,地點是在志賀町外海四分之一英里處。…

寺越武志的父親一下子失去兒子與兩個弟弟,使他再也無法出海捕魚,他只好到採石場工作。直到喪禮結束,友枝仍無法放下。每天早晨,她會在武志的制服尋獲的地方上香祝禱,並且供奉鮮花與武志最喜歡吃的豆大福。她去算命,算命師告訴她,武志已經死了,「他被魚網纏住,所以屍體一直無法被尋獲。」幾年過去了,寺越家搬到鄰近的金澤市,這裡沒有太多武志的回憶。然後,一九八七年一月,寺越家收到一封信:「大嫂,我無法說明這二十五年來我過的孤獨日子,以及我多麼想念我的父母。昭二、武志跟我在一九六三年五月突然來到北韓生活。請不用擔心,我已在此結婚,有兩個孩子,我和我的家庭過得很幸福。」

這封信署名金哲浩,是小叔取的韓國名字,寄件地址在北韓北方某個省份。武志還活著嗎?幾個星期後,武志寄了一封信給他的母親,信上大部分使用韓文,偶爾夾雜一點日文。「媽,我希望妳可以藉這封信確認寫信的人真的是我。合作社辦公室前面有一個巴士站,我下了巴士,爬上一座山丘。房子前面是外婆的稻田。有四棵柿子樹,其中兩棵是甜柿,此外,還有一棵枇杷樹。」他寫道。信的描述與友枝娘家的樣子完全符合,武志小時候曾到外婆家玩。他還活著!

武志在平壤北方約三小時車程的偏遠工業區鋼廠工作,那裡接近中國邊境。他的妻子是歌手,而且是專門娛樂金日成的年輕美女團成員。武志在二十幾歲的時候認識他的妻子,他在北韓度過了整個成長時期,而且順利取得北韓公民資格。…

為了彌補過去失落的歲月,友枝每年會到北韓探望武志一兩次,在有限的預算範圍內,她盡可能帶多一點衣服與電器用品給武志。而在探望之間的空檔,她會寄錢給武志,將日圓藏在醃漬梅子的瓶罐裡,或者把錢縫進領帶與大衣裡面以免被偷。當她收到武志的信,感謝她寄來好吃的梅子時,她就知道武志已經收到錢了。

友枝的情感在那幾年一直搖擺不定,她曾一度被人說服將武志的名字登錄在官方被綁架者名單上。「媽,難道妳想跟我永遠斷絕關係嗎?」武志寫道。他堅稱自己是獲救,而非被綁架。他表示,如果母親一定要說成是綁架,對他會有不利的影響。於是友枝懇求日本政府將武志除名,而政府也照辦了。

我問友枝,對於一九六三年那天晚上發生的事,她到底怎麼想的,但她迴避我的問題。「關於這點,我只知道他不是用『走的』到北韓,」她嘆息道,「我很想向北韓抱怨。我也想向日本政府抱怨。但我說不出口。這不只是兩國之間的事。這也是我們母子之間的事。」我問她,是否覺得自己和橫田早紀江有類似之處。她們都失去子女,但友枝卻有機會與自己失蹤的兒子重新聯繫,儘管彼此的關係有點緊張。友枝與早紀江見過面,友枝有一段時間還是橫田夫婦創立的綁架被害家族聯絡會成員。「我認為,在子女十三歲時永遠失去他們,身為母親的我們,內心是彼此支持的,」友枝回道,「然而,這兩個母親現在已經走上不同的道路。」

《非請勿入區:北韓綁架計畫的真實故事》書封
《非請勿入區:北韓綁架計畫的真實故事》書封

*作者羅伯特.博因頓(Robert S. Boynton),紐約大學教授,在亞瑟.卡特(Arthur L. Carter)新聞學院開設報導文學課程。文章見於《紐約客》、《大西洋月刊》、《紐約時報》與其他報章雜誌著有《新新新聞》(The New New Journalism, Vintage, 2005);本文選自作者著作《非請勿入區:北韓綁架計畫的真實故事》(遠足文化,譯者:黃煜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