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武專文:蔣介石能躋身台灣國父之列嗎?與汪浩商榷之

2017-06-25 07:10

? 人氣

汪浩的書中並不強調這一面。他十分肯定蔣介石對臺灣的貢獻。(資料照,來源:美國之音)

汪浩的書中並不強調這一面。他十分肯定蔣介石對臺灣的貢獻。(資料照,來源:美國之音)

一九八八年秋天我到英國牛津大學東方系留學,在聖安東尼學院結識了出生於上海、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且拿到太古集團獎學金(Swire Scholarship)就讀國際關係的汪浩兄。我們一起讀書、一起煮飯、一起旅行,也常常天南地北地討論各種問題,而成為好友。汪浩在牛津大學取得國際關係博士之後,投身金融業,又娶了臺灣美食作家蔡珠兒。後來他們從英國移居香港,住了十九年。他們在愉景灣的住所不但是珠兒創作《種地書》的場景,也是我每次去香港時的必定拜訪之地。這些年間我們一起去過許多香港離島的登山步道,也多次品嚐珠兒所烹飪的美食。汪浩兩年前退休,他又與珠兒一起搬回臺灣定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汪浩返臺定居之後,一方面遊山玩水,閒暇之時則以閱讀近代史書自娛,也常常參加各種演講與學術研討會。我們常常一起爬山聊天,縱論古今,一談就是幾個小時。我發現他讀書和他以前從事金融業一樣認真而執著。搬到臺北之後,他常常到國史館、近史所檔案館查檔案、抄材料,又閱讀了大量的二手研究,累積了豐厚的歷史知識。他也關心國史館檔案開放的問題,不但在報紙上屢次投書,也和我們一起去立法院開公聽會,追求更為公平合理的學術研究環境。

這幾年他先出版了博士論文《冷戰中的兩面派:英國的臺灣政策一九四九-1958》,接著又在網上發表許多文章。這些文章都圍繞著一九四九年之後的臺灣歷史。他隔幾天就寫一篇文章在「風傳媒」的網站上發表,創作力之旺盛,甚至讓讀者也應接不暇。朋友們則忙著在「臉書」上轉貼。最近,他將這一年多所寫的一部分文章集結成了書。我覺得這本書是他居住在臺灣的所思所學,也是其個人經歷、國際關係的學術專業與臺灣發生聯繫的一個體現。

汪浩說這本書是個人的「讀書筆記」,而非嚴格意義上的學術著作,這實為自謙之詞。本書除了沒有註解、參考書目等通用之學術格式外,其實是一本以扎實的學術功夫為基礎所寫成的著作。文中徵引了許多新近公布的材料,如國史館檔案、《蔣介石日記》,以及美國官方公布的檔案等。他也參考了學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如兩岸與英美學界所出版的各種著作。我可以很負責地說,本書中所徵引的材料都是有根有據,可以覆按,絕無虛構之處。

蔣介石日記手稿。(中新網)
文中徵引了許多新近公布的材料,如國史館檔案、《蔣介石日記》,以及美國官方公布的檔案等。圖為蔣介石日記手稿。(資料照,中新網)

他對於材料的選擇與排比也下了很大的功夫,藉此而呈現出臺灣歷史複雜多面、曲折動人的發展過程,並呼應臺灣時事的發展(如馬英九總統在東吳大學的演講內容、吳敦義當選國民黨主席之後兩岸往來文書所談的「九二共識」等)。再者,由於此書不受學院規範之框限,他既不需要評大學職稱也不用申請國家獎項(這是金融家的優勢),自由自在、無牽無掛,因而可以比較淋漓盡致地恣意書寫,而充分展現個人之史識。他主要的功夫花在澄清歷史事實,想要把故事的來龍去脈盡可能地交代清楚。但在深描細寫之餘,他偶爾也會發出一些議論、畫龍點睛,讀者可以從中一窺他的另類觀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