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容觀點:情緒、表演和演員

2017-05-14 06:50

? 人氣

演員研究自己,其實是因為對他人有興趣,了解自己之後,推己及人,同理與解讀他人的情緒,進而溝通調整。(資料照,林韶安攝)

演員研究自己,其實是因為對他人有興趣,了解自己之後,推己及人,同理與解讀他人的情緒,進而溝通調整。(資料照,林韶安攝)

波蘭名導演 格熱戈日·亞日那(Grzegorz Jarzyna)十月份要在中國創作《鑄劍》這齣戲。這是作家魯迅的名作,有著三顆頭在煮沸的鍋裡互相搏鬥、舞蹈游動、嘻笑唱歌的奇幻場景:眉間尺的頭和楚王的頭,互相咬住難分勝負。晏之敖拔劍自刎,以頭顱助戰眉間尺,兩人頭顱终於把楚王頭咬得無聲無息。眉間尺的頭顱在開水裡做各種各樣的舞蹈、游動,甚至對著國王嬉笑、唱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故事本身就很精彩,又有波蘭和中國的跨文化創作,令人期待。不過,本文的重點,不在跨文化劇場和改編,主要是5/10剛剛發布的甄選要求,引發了筆者想來談談情緒、表演和演員關係的想法。

甄選內容很有趣,公開對表演藝術科系19-25歲的學生招募,要應徵者選擇一個情緒主題,然後用肢體和戲劇行為表達出來。這些情緒包括:恐懼、忌妒、仇恨;憂鬱、絕望、渴望、驚喜、擔心、反諷、無知、冷漠、無聊、愛、關懷、滿意.......等。

這樣的情緒甄選很常見,但要做得好並不容易。筆者看來,一個優秀的演員,對於情緒要具備以下能力:

1. 能夠仔細觀察和分辨自己的情緒,推己及人,同理解讀和修正。

2. 對於誘發情緒的認知思考和事件之間的關聯,要喜歡深入探索。

3. 對於情緒激發出來的生理、非語言狀態,有持續的觀察和揣摩。

如此一來,演員才可能長期對各類角色拿捏優質表演,而不僅靠舞台上的一時激動、一時吶喊、本色表演。

要符合甄選條件裏提到的,選擇一個情緒主題,然後用肢體和戲劇行為表達出來,演員需要從經典劇本中挑一個片段和角色或自己編寫,成功與否,在於他對情緒和人性有多細膩理解,之後才是技術層面的表達/表演能力。

當然也許有人好像什麼都沒多想,天生就會演,什麼情緒角色都演得好。以我個人觀點來看,所謂的天分,只是個人對情緒和人性有較多的敏感度,並願意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觀察和揣摩修正。而所謂的訓練,就是在後天的場域中,完成上述知識的灌輸和體驗。

那麼,演員可以怎麼從演出的需要和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各種情緒,然後選出一個最適當的劇本片段和角色呢?又要用怎樣的肢體和戲劇行為表達呢? 以下提供一些心理學方面關於情緒的參考知識,我們再從戲劇表演的角度去觀看。

紙風車劇團透過舞台劇,讓青少年了解毒品的危害。
演員可以怎麼從演出的需要和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各種情緒,然後選出一個最適當的劇本片段和角色呢?(資料照)

認知心理學家 Lazaeus歸納了15種情緒和相關的核心關係主題如下。(當然,不同心理學派的心理學家對情緒促發的原因有不同的見解。你也可以去研究更多。)

憤怒:對自己以及相關事物有所貶抑的攻擊

焦慮:面對不確定威脅

驚嚇:面對立即、具體、壓倒性危險

罪惡:違反道德需求

羞恥:未達到自我理想

難過:經歷無法挽回的損失

羨慕:想要別人擁有的事物

嫉妒:怨恨第三者造成喪失或可能喪失他人情感

惡心:接受或靠近無法接納的物體或想法

開心:目標的實現產生重大進展

驕傲:藉由自己、他人或認同團體所擁有的重要事物或成就,為自己爭光,藉此提高自我認同

寛心:與目標不相符的壓力情境好轉或者消失

希望:有最壞結果的打算,但對最好結果保持盼望

愛:渴望或參與情感,通常會彼此互相回報,但並非必然如此

同情:被別人的苦難所打動,想要提供援助

(註1)

心理學家Fredrickson,1998,2002,Branigan,2001 Lazarus,1991b, Frijda,1986歸納以下這12種情緒,各自可能引發相關衝動。(意思是情緒可能促使個人因為衝動而採取某些特定行動,這些衝動稱為思考-行動導向,或直接稱為行動導向。)

情緒:思考行動導向

憤怒:攻擊

害怕:逃離

厭惡:驅逐

罪惡:改過

羞恥:消失

難過:退縮

愉悅:玩樂

興趣:探索

滿足:欣賞且整合

驕傲:勇於夢想

感激:利他

莊嚴:成為更好的人

(註2)

接下來我們來看如何設計情境和動作來表現情緒。比較聰明的辦法,是設計「目標-阻礙-結果」 透過情境很清楚的展現情緒。

比方說要演出「憤怒」.,參考以上列表,你的認知就是:「遭受到 對自己以及相關事物有所貶抑的攻擊」,你的「攻擊」衝動被促發了。情境設計可以是:「有一群討債的黑道闖進你辦公室跟你要錢,他們把門鎖起來,對你吐口水、用各種難聽話辱罵、你都忍了,希望他們高抬貴手放過你,但是他們掏出生殖器逼你媽媽口交,於是你憤怒地拿起掉在地上的水果刀刺上去。」....................這是報紙上我看來的一個中國富豪的真實案例。記得,不同文化地區和性別的情緒表現也有所不同,表演時也要把這考慮進去。 在這個例子裏,你的目標是:「逃離」,阻礙是「性侵」,結果是:「刺殺」.。掌握這樣的原則,設計情境、編劇都不是問題。

接下來談到非語言動作的設計。情緒的表達可以從生理表現(如臉部表情、流汗、臉紅、喘氣、眼神等)、姿勢或身體動作(如顫動、抖腳、搓手等)、語調(如高亢、低沉、緩慢、帶嘲諷或是其他暗示)、語言(如用詞方式)等線索察覺或得到資訊。這些你都可以在表演上做參考。

即使是一種表情,也可能表示不同意義,如生氣的表情,底下可能是羞愧、挫敗感;臉紅的表情,可能是因為不好意思、羞愧、害羞、生氣而造成。

你可能還要理解,即使是一種情緒,底下也可能蘊含了各種不同情緒。有人從生物進化的角度把情緒分為「基本情緒」和「複合情緒」。基本情緒是人和動物共有、不學而會的,又叫原始情緒,快樂、憤怒、悲哀和恐懼經常被列。複合情緒是由基本情緒的不同組合派生出來的。例如,由憤怒、厭惡和輕蔑組合起來的複合情緒叫敵意,由恐懼、內咎、痛苦和憤怒組合起來的複合情緒叫焦慮。

一個優秀偉大的演員,不會只把關注力放在自己身上。很多人認為演員自我、自私、自戀、敏感、情緒化,視野窄化…..這「偏見」也不能說完全錯,因為許多演員確實展現如此的面貌,甚至引以為傲,視上述「個性」為才華的同義詞。但是我個人認為,一個真正優秀、偉大的演員,對人與社會都充滿興趣。社會興趣(social interest )是心理學家阿德勒的理論,影響各種心理學派。社會興趣是一種關心大眾福祉的熱誠,願意跟人合作並做出貢獻的能力,個人覺知自己是社群的一分子,面對社會事務,願意與人合作並做出貢獻,這就是社會興趣,阿德勒將之等同於認同感與對他人的同理心。

演員研究自己,其實是因為對他人有興趣,了解自己之後,推己及人,同理與解讀他人的情緒,進而溝通調整。這樣的人,在與人互動上有較高的敏銳度,也增加生活的豐富性。演員的才畫,是他能在藝術上表達呈現,但是在呈現之前,他首先是一個人。所有的藝術家也都一樣。

思劇場專題,知名電影編劇陳以文表示,舞台劇死刑犯的最後一天發想自法國文豪雨果所著小說「某個死刑犯的最後一天」,陳以文在劇中飾演死刑犯。
說回情緒的重要性。沒有對情緒的細膩分辨、理解、展現,你的舞蹈、歌唱、肢體動作......就只會是技術而不是藝術,呈現的只是你自我表現的衝動,而不是給予人的深刻感動。(資料照,曾原信攝)

說回情緒的重要性。沒有對情緒的細膩分辨、理解、展現,你的舞蹈、歌唱、肢體動作......就只會是技術而不是藝術,呈現的只是你自我表現的衝動,而不是給予人的深刻感動。你會成為導演的工具,而非和導演共同創作的合作主體。難怪格热戈日·亚日那要出這道題目。演員們,要怎麼選擇自己的未來,你一定知道。

*作者為戲劇編導,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藝術總監、曾任動見体劇團團長、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藝術策畫總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