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核食進口 審議式民主就能安人心嗎?

2017-03-12 06:10

? 人氣

圖為反核食遊行。(曾原信)

圖為反核食遊行。(曾原信)

日本福島核災滿6週年,有關日本核災區食品是否部分解禁議題,行政院長林全日前於立法院答詢表示「政府本來希望透過審議式民主,讓更多人參與,但有些人鼓動特定團體杯葛,讓會議不能進行,行政院樂意和第三方團體一起努力,也有些進展,取得共識解決問題」,而引發透過審議式民主是否真能獲取社會共識?亦或僅是日本核食進口之緩兵之計的質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先設箭再劃靶」之疑慮

據媒體報導,去年底行政院打算在開完日本核災食品危害評估及管理公聽會後,分兩階段開放除日本福島縣以外「群馬、櫪木、莰城、千葉」4縣食品來台。

然而後續接連傳出核災區食品在台灣市面流通,而引發民眾對政府管理機制失去信心,再加上去年底政府召開公聽會遭到諸多團體抵制,不僅是會場外有眾多人抗議,會場內也有許多公民團體不滿政府所提出證據由日本提供,且政府檢驗、把關能力也備受質疑,因此雙方無共識下,公聽會主持人宣布「公聽會無效」。

原本2017年1月份要召開的公聽會持續延期,行政院院長林全亦宣誓核災食品暫緩進口。

政府認定,是因特定團體杯葛,方致會議不能進行,無法取得共識。然而論者卻質疑,目前政府政策大方向以定,政府決策多是先射箭再劃靶,相關溝通與程序,僅是徒具形式而已。

審議式民主仍有其缺失,諸如與會代表、相關資訊揭露與相關討論議題方向,仍可透過主辦單位來選擇,亦可能成為主政者的政策操作工具,並非是一個完美民主決策工具。

以年金改革相關議題為例,政府在操作方式上,雖為形式上踐行審議式民主,例召開20場年金改革會議,4場分區座談會,以及原本規劃召開2日的國是會議,主辦單位,因怕抗爭,而改為1日國是會議。然從事後檢視,政府針對退休軍公教的相關改革方案最重要改革參數早有腹案,邀請所謂社會團體代表與利益團體與一起參與改革討論,所討論出來內容,非為軍公教人員相關代表共識,而是政府版本程序上共識,相關會議僅是為政府決策背書與做小修正而已。

眾所矚目「一例一休」勞動基準法修正案,亦為引發相關爭議。而核食問題,影響層面更廣,與人民切身利益更是密切相關,專家及相關團體意見,是否可真為人民帶來共識,消除疑慮,仍待後續觀察。

20161203-洪秀柱出席「為民前鋒、英雄路跑」活動,活動現場擺設了反對日本核食的連署攤位。(甘岱民攝)
去年底的反對日本核食的連署活動。(甘岱民攝)

二、「人民健康」面向  VS  「政治、經濟、科學、外交」等面向

政府官員認為,民主價值乃在於讓所有人公平發言,並認為福島五縣食品開放與否是一個多面向問題,包含科學、經濟、政治、外交等,並認為是在野黨抗爭導致政府無法踐行相關程序。

惟值得關注的是,由於該議題與民生議題相關,牽涉人民健康,人民較為關心的是,在這些諸多種面向考量上,「人民健康」究竟是置於政府所衡量諸多考量面向哪一個價值層級。是外交、政治、還是經濟優先?科學論據,是否僅是做為開放核食進口的理由與佐證?亦或人民若有疑慮,政府則將「人民健康」凌駕於所有面向考量之上,堅定不開放核食?而這些結果,則皆有待事後論證。

三、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機制不足,頗受人民質疑

即使政府運用許多國家皆已開放相關食品來做為說服理由,依舊無法解除人民心中疑惑與憂慮。尤其台灣不時爆發食安問題,食品安全管理機制即使經歷多次政黨輪替,仍舊無法有效解決食品衛生管理機制的缺失、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缺乏水平聯繫與垂直整合、政府風險評估與風險溝通人才不足,以及食安稽查人力與經費不足,以及最重要人性道德面無法克服的問題。

日本核食進口問題牽涉甚廣,而人民對政府決策是否能賦予信任,則有賴政府實際作為、人民健康考量至上,以及強化食安管理機制,來重建人民對政府施政的信任。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