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政治熱潮中一個「不起眼」的數據─誰真關心經濟?

2017-03-01 08:10

? 人氣

紀念228、轉型正義的熱潮中,沒多少人注意到一個「不起眼」的經濟數據。(蘇仲泓攝)

紀念228、轉型正義的熱潮中,沒多少人注意到一個「不起眼」的經濟數據。(蘇仲泓攝)

在各界紀念228、拚轉型正義、不同立場者在中正紀念堂混戰之時,沒多少人關心、甚至注意到一個「不起眼」的小消息─去年台灣投資率創7年最低,今年預估一樣低。投資拉不起來,台灣經濟將如溫水中的青蛙一樣,漸趨沈寂死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統計指出,去年台灣的投資率降到20.2%,創7年最低,較98年的19.3%略高,但98年是因美國次貸風暴引發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而對今年投資率的預測值也僅有20.4%。相較台灣主要競爭對手國韓國的29.1%、及另外25隻小龍新加坡的25.5%、香港的22.6%,台灣的投資率又居四小龍之末。

不過,在朝野政客與社會各界熱鬧的政治熱─不論是拚轉型正義、紀念228的70周年、去蔣化的爭議熱潮中,投資率低落這種事,顯然沒有太多人介意、關心。但投資率低落的意義與影響遠比單一數據顯示的更為深遠,最後也會影響到每個人─特別是年輕人。

依照古典經濟理論「優美的模型」,儲蓄總儲等於投資─即使短暫不平衡,也可以透過價格(利率)的升降讓其趨於平衡。但現實世界不是如此,兩者之間時常有一個落差;雖然投資過高可能在後來成為過度投資、造成浪費,但如果以價值判斷論,寧可投資超過儲蓄,不要儲蓄超過投資。因為投資不僅可增加當期經濟成長率中,更代表增加機具設備、就業機會、產能與產出等,等於是蓄積未來的經濟能量。

此所以各國政府都特別注重投資─川普不會去談論或介意民間消費問題,但卻是「文攻或嚇」、威脅利誘並用的要企業在美國投資,同時也要大幅增加政府投資能量(近1兆美元的基礎建設計劃)。中國過去高速的經濟成長率、跳躍式的產業進步,靠的其實就是超過四成多的投資率帶動。

台灣則是很不幸的早就長期陷入儲蓄率高於投資率中;台灣人傳統節儉儲蓄的美德,讓每年的儲蓄率都能超過三成以上;但投資率則難匹配─過去還在25%以上,近10多年則幾乎都在25%以下,這3年則降到20%的水準,這2年的超額儲蓄都超過2兆元,超額儲蓄率也持續創新高。

不論是儲蓄率飆高或投資率沈淪,兩者代表的都不是好事;儲蓄率一直在高點,道德上可看作節儉儲蓄的好德性,經濟上則是民眾不消費的壞局面;民眾不消費的原因,一個是人口老化,原本消費需求就降低、消息行為趨於保守;一個是民眾對未來前景─包括整體經濟前景與本身職場上的「錢景」看淡保守,寧可少消費多儲蓄以備不時之需。大家花錢保守,經濟當然會受影響。

投資降低則甭多解釋,當然不是好事。在資金成本已降到史上最低、金融體系爛頭寸泛濫時,投資保守顯然與資本短缺、資金成本太高等毫無關聯,因此投資減少顯然就是企業對投資環境與前景缺乏信心、找不到適當的投資機會等因素有關。投資高低既會反應在當期經濟表現中,更是為未來經濟成長蓄積動能,台灣投資長期低落、未來情勢亦不看好,讓台灣經濟有陷入慢性死亡的風險中。

官方預測今年投資率20.4%,比去年高出0.2個百分點,官員認為今年投資率仍有可能再回升。不過,如果投資率回升是純靠政府擴大財政政策硬撐出來,而民間投資則停滯甚至繼續萎縮,那就沒啥值得說嘴誇讚之處─台灣的投資、新創的發展、產業的提升、就業機會的增加,要靠的終究是民間投資。

政府擴大支出的財政政策,可扮演點火角色以救經濟之急,但卻不能永遠靠財政政策救經濟之窮。政府在拚轉型正義、拚政治之餘,就請「撥冗」關注一下台灣的民間投資問題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