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台灣舊事─從沒想到會離歷史、離他們這麼近?

2014-02-25 07:30

? 人氣

《新知識》第一期最引人注目的作者就屬謝雪紅與楊逵兩人(作者提供)

《新知識》第一期最引人注目的作者就屬謝雪紅與楊逵兩人(作者提供)

那二個瓦稜紙箱書稿是順便帶回來的。近半世紀前的東西,箱底水氣重,紙張沾粘難剝;箱頂好些,卻也都污損發黃,甚至碎裂了。以今日專業研究眼光看來,書稿內容並非十分珍貴,讓人感心的是,超過10萬以上的文字,密密麻麻,一筆一劃、一個標點符號都是親筆寫成,電腦時代再難見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翻閱時,但覺時光匆匆,如蛛網積塵。沒想到夾在其中的「它」便出現了。16開本,薄薄31頁。初看沒認出來,僅因紙張、出版時間,直覺珍貴。上網查過,才想起這是「舊識」,傳說中的那本雜誌,只因印象所存是它覆刻影本模樣,乍見「本尊」,一下子竟辨認不出來。

1998年,吳三連基金會台灣史料中心曾覆刻出版一批臺灣光復初期舊雜誌,幾乎本本短命,珍貴難說。這本1946年出刊的《新知識》列名其中之一,命運多舛,自不在話下。不僅「創刊號」即「停刊號」,只此一本。且還在印刷裝訂時,便被有關單位以「未經批准登記」的理由,查禁沒收了300本,剩下200本,50本送到臺北書店銷售,另外150本據說由傳奇女子,也可能是雜誌出資人的台灣共產黨員謝雪紅秘密分發光了。原本存世數量就這樣少,經過「二二八」動亂、1950年代白色恐怖、近40年軍事戒嚴管制,此種抱在懷裡猶如抱了一顆炸彈的重量級禁書,歷劫得存的,只怕十不得一,直如瀕絕動物矣。

當是1946年夏天的事。臺灣光復將滿一週年的台中。於軍方《掃蕩報》改組而成的《和平日報》工作的周夢江、王思翔二人鑑於報紙資料室裡有許多台灣禁止進口的「進步雜誌」、「與官方持不同觀點但很有價值的文章和資料,是一般台灣人無法看到的」,因此計畫創辦一份月刊,「以介紹國內進步文化為主,也刊登台灣的稿件」。這個想法受到當時開了一間「大華酒家」以為入世之媒的謝雪紅與其革命情侶楊克煌的贊同,據周夢江回憶:「謝氏變賣了一副金首飾作為經費,便準備出版了。」

另有一說是,經費是由日治以來,秉持「台灣文化協會」宗旨,一直都是台中最具文化活動力的中央書局董事長張煥珪提供,而由曾被前輩作家張深切戲稱「萬善堂」(寓意「什麼都好,有求必應」)的書局經理張星建掛名發行人,與書局關係密切的台中圖書館館長莊垂勝則為雜誌題寫刊名。兩說孰者為是,尚難論定。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是一份由台灣人出錢,中國人出力,矛頭指向國民黨統治的政論雜誌。

《新知識》正式發刊日期為民國35年8月15日。封面插圖是一名屠夫磨刀霍霍惡眼相準竹籠內的雞隻,旁有圖文:誓加「保護」。臺灣人民當然就是籠內無處可逃的那隻雞。加了引號的「保護」,諷刺的當即主政者「假保護之名,行掠奪之實」的居心。主編除了王思翔、周夢江兩人,另一位樓憲,曾任《和平日報》經理,後來回任台中二中校長,此職算兼差。此外,包括大華酒家、和平日報、法律顧問林連宗、印刷廠白鳩堂也都於封底內外登有廣告,用表祝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