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為什麼臺灣選不出像樣的領導人?

2017-02-01 07:10

? 人氣

意識型態買票才是更高明騙術

在臺灣早年,採取間接民主選舉國家領導人時代,由於「花鈔票買選票」以及「賣選票賺鈔票與權位」固有其時代政經生態便宜行事之利,以致地域性地方性鄉黨幫派黑道黑金得以滋長囂張得逞,則在這種情境態勢下所產生的國家領導人,除非國黨之上另有開明獨裁專制的更上位威權者,得以引領帶動而產生「潛規則」,則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會有「像樣的」領導人,在這樣子時段中得以迸生而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洎自全民普選的兩個世代以來,能藉由「買票綁樁」而出線勝選的機會銳降,而且實支現鈔「買選票」的成本太高,已難再時興,以致在其他民主政治國家的「花政府的錢賺自己的票之政策買票手段」以及「擅用意識型態騙取選票手段」,便開始成為近三分之一世紀以來臺灣大選國家領導人的「新步數」。

「不愛共產主義非少年」的新主流選票族群

臺灣經濟社會經過1980年代的經濟起飛躍進及自由開放國際化所取得的大利,使整個國家社會一下子大幅度結構性膨脹出「有錢有閑或忙碌新貴新中產階級」,也因此急遽拉大了貧富差距與所得分配樣態,使臺灣的政經情境態勢,醞育出了大批「新憤青」及「醉夢社會主義新青貧」的青少新世代,當然這背後受到李扁台獨課綱之非經濟變數的重要扭變,對年輕世代價值觀衝擊影響最是不可忽視,其最重要效應是,立使整個臺灣跟既往18世紀歐洲社會發展的老經驗一模一樣,當社會從赤貧邁向富裕轉型磨擦過程中,「不愛共產主義非少年」的大左傾舊時代社會背景現象,自然也加速在臺灣蓬然激長泛濫。

臺灣像樣的領導人如何乃得以產生呢?

以致在過去兩個世代臺灣的國家領導人全民普選中,就衍生出現了兩種積極演化的大選舉新趨勢,或新競選高效手段,亦即:一是用福利政策大放送來作為個人實質「鄉樁買票」手段,犧牲了國家財政負擔,卻成就了自己的謀權奪位之利,其效果比起彰顯個人領導能力或執政實績來得更加有用;二是「意識型態迷惑」所可能產生的吸票搶票效率,遠高於具體施政績效或努力促進提升國家整體對內對外實力活力來得更好,因為對於青年新世代言,意識型態的空泛訴求或抽象虛無主張,本身具有極高極大的想像空間與夢幻美好,但談到實務政策具體實績,則是一翻兩瞪眼之事,毫無任何可以再向前向上延伸的想像空間可言,務虛的青年新世代,其選票當然投不下去!

在這樣子的主客觀情境條件之下,臺灣像樣的領導人又如何乃得以產生呢?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