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任昌觀點:349萬元驅動三篇碩論衍生13位合著者的三篇SCI論文

2017-01-14 06:50

? 人氣

教育部對疑似學術舞弊行徑的處理態度

我下次再談八人作(2010)的學術品質,以及這種量產模式如何違背Polanyi (1962) 在〈科學共和國〉一文的精神。最後,我附上我這幾天收到的二封書面郵件,第一封是具名,肯定我的貢獻(圖8),同時附上隨身碟,希望我揭露某國立大學高層官員的疑似舞弊行徑;第二封是匿名,試圖貶損我,也打擊我的揭露行為(圖9)。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8:我在1/5 收到的鼓勵信件截圖,附件有舉發疑似舞弊論文的電腦檔案。(作者提供)
圖8:我在1/5 收到的鼓勵信件截圖,附件有舉發疑似舞弊論文的電腦檔案。(作者提供)

除了圖8的信函外,我還接收過其他四個相似案件。許多人是基於對追求真理、正義、公平的信念,而希望我協助公然檢驗與舉證,我在這裡表達幾個看法:第一、所謂的「真理、正義、公平」都是相對的,掌權者(集團)也是基於自己算計的「真理、正義、公平」信念,而從事決策、運作或操弄。第二、從事揭弊或所謂的追求「真理、正義、公平」的行動,一定要付出成本,更要擔負風險。我可能會基於衝動與熱情,而對特定案件進行千刀萬里追;但我也可能算計著已經達到威嚇效果,而去揭發與試探新案件或新領域,甚至可能大幅調整,改從事不同的志業。

但就「真理、正義、公平」的價值判斷,「真理」的相對性成分最低,因為可以透過不斷的相互質問與答辯,讓真理愈辯愈明。再者,我是堅信科技部人文處標章的TSSCI絕對不能刊登與傳遞錯誤的元素,而困擾與誤導我們的後代。我已經為一些案件撰寫詳細、數十頁的指證,但期刊發行單位與當事人所屬的國立大學,卻回應「拒絕調查」或「停止調查」或「經調查未違背學術規範」,卻完全不回應與反駁我公然舉證的書面內容。

我對這些意圖包庇的期刊與國立大學默然,就是無視於隱匿、抄襲與變造的文化元素流傳至我們的後代,就是無視於假造虛偽不實的「偽」巨人肩膀,陷意圖依靠利用的後續研究者於險境。如果我狂追下去,會衝擊當事人的生涯、事業、家庭、服務機構,甚至牽涉背後數十位審查的學者(期刊評審、期刊編輯、系教評會、院評會、校評會、教育部外審委員)。

或許已達到威嚇效果,驅策出向上提升的能量。何妨忘記過去,努力向前,沒必要再去對塵埃往事苦苦追問?

圖9:我在1/6收到的黑函,我已經收到13封以限時信寄達的黑函。(作者提供)
圖9:我在1/6收到的黑函,我已經收到13封以限時信寄達的黑函。(作者提供)

*作者為德明財經科技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