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緯觀點:台灣已經失去再創經濟奇蹟的關鍵因素了

2016-12-16 07:00

? 人氣

台灣的土地改革受到美援影響甚深,尤其是中美合作的農復會可以運用10%的援助金,補助肥料及農業技術訓練。美國農經學者拉德金斯基(Wolf Ladejinsky)1946年曾在日本推廣土改,由日本政府強制收買地主超額土地,然後用相同價格出售給農民。耕者有其田幾乎是日本土改的翻版,此一辦法也在菲律賓、印度、緬甸、泰國、印尼、越南等亞洲國家推廣,目的是防止類似中共農村革命做大,台灣土改阻力較小效果也比較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耕者有其田的缺點是土地細碎化,造成以後整體開發困難。台灣在1962-1970年對25萬公頃農田進行10年農地重劃,以利更有效耕作。日本也在70年代開始稻田土地重劃,整合零碎土地以便機械化耕作。

1965年6月美國最後一次撥款援助台灣,合計援助14.82億美元,平均每年援助9,800萬美元。

經濟發展

台灣經濟發展主要分為5個階段:(一)第一次進口替代(1953-1959年),扶植了6,000多家民營企業,工業產值每年成長10%,替代進口成效顯著。(二) 出口擴張(經濟起飛)(1959-1973年) 成立高雄、楠梓、台中三個加工出口區,成為美、日的加工基地,同時拓展紡織與家電產品外銷。(三) 第二次進口替代(1973-1979年) 發展重化工業,為化纖、塑膠、鋼鐵業奠下基礎,推動「十大建設」強化基礎建設,並興建核能發電廠。(四) 產業升級(1979年~至今),1980年成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發展高附加價值的機械、資訊、電子、電機、運輸工具…等策略性工業。(五)自由化、國際化(1984年~至今),允許民間設立新銀行、公營企業民營化,設立境外金融中心、開放外國法人投資股票市場、降低關稅、放寬進口管制,參加國際經貿組織。

如果從1965年美援停止以後起算,蔣中正執政的12年經濟發展績效最佳,平均GNI年增率達18.57%,其次為蔣經國執政的10年(17.1%),李登輝執政的12年績效也不錯(9.16%),陳水扁及馬英九執政年間則大不如昔,只能稍微優於世界經濟成長,經濟起飛歷程,已經結束。

(資料來源:主計處國民所得統計常用資料)
(張經緯提供,資料來源:主計處國民所得統計常用資料)

從歷次國際經濟危機事件來看,1973年蔣中正總統執政時發生第一次石油危機,1974年台灣GNI年增率為34.72%,經濟成長率為2.67%。1979年蔣經國總統執政時發生第二次石油危機,1980年台灣GNI年增率為24.63%,經濟成長率為8.04%。1997年李登輝總統執政時發生亞洲金融風暴,1998年台灣GNI年增率為負7.96%,經濟成長率為4.21%。2000年陳水扁總統執政時發生網際網路泡沫,2001年台灣GNI年增率為負8.87%,經濟成長率為負1.26%。2008年馬英九總統執政時發生全球性金融海嘯,2009年台灣GNI年增率為負5.23%,經濟成長率為負1.57%。後蔣時代執政者對國際經濟危機應變能力,已經顯露窘態,不能立即產生應變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