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中國政經實力蠶食美國重返亞洲政策

2016-12-14 06:10

? 人氣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美聯社)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美聯社)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中國人口總量約為13.7億人,占全球人口的19%,擁有穩定而眾多的人口,隨著在經濟、政治、軍事及科技等方面實力的增長,在亞洲的影響力漸增,自習近平2012年11月當選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及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隨著習近平掌權,中國的權力架構集體領導制趨於解體,從一黨專政邁向一人專政,對內成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壓制自由、民主、人權;對外挑戰美日軍事同盟,亞洲各國如不依恃美國力量,均難以與之抗衡,中國領導人的產出迴異於民主國家領導人,從基層透過層層鬥爭往上竄升,政治上的老謀深練及對基層的控制不容小覷,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曾評價習近平:「習近平很內歛。他喜怒不形於色。不論你是否說了什麼話惹惱他,他臉上總是帶著微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重返亞洲政策,「日本、菲律賓、南韓、越南、台灣」是美國堅定的盟友,其中又以日本為首、菲律賓為輔、韓國為哨,台灣則是相對沉默的盟友,僅透過「台灣關係法」對台販售武器,看似對中國築起堅固牢靠的中國枷鎖,然而隨著中國的政治施壓,逐一鬆脫、扭轉美國的重返亞洲政策枷鎖。

菲律賓在艾奎諾主政時期,親美立場鮮明,與美國密切的合作,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就南海爭議對中國發出《仲裁通知》、啟動仲裁程序。中國官方新聞稿指出,菲律賓提出國際仲裁,於法無據,因此中國政府堅持不接受、不參與南海仲裁案。然而2016年7月12日荷蘭海牙聯合國法庭(PCA)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判定,九段線沒有歷史依據。其中身為美國盟友的台灣雖透過各種方式對南海掌控的太平島用各種手段主張其所有權力,然而在美國利益的強力主導下台灣遭到犧牲,菲律賓對中國的主張大獲全勝,但隨著杜特蒂上台一舉推翻艾奎諾一向親美的立場,撼動美中關係之際,中國利用強大的政經實力有能力也有意願提供菲律賓30億美元的經濟援助,並且透過政治領導人的會面拉攏菲律賓,造成美菲關係疏離,美菲聯合軍演也可能走入歷史,美國的南海政策面臨巨大挑戰,重返亞洲政策原本以日菲為主展現螃蟹夾鉗態勢封鎖中國的枷鎖,逐漸瓦解。

南韓是美國在亞洲的重要盟友,南韓預定要佈署美國出資的飛彈防禦系統「薩德」(THAAD);「薩德」能擊落大氣層外的北韓彈道飛彈,可與南韓現有的愛國者系統相搭配。儘管中國抗議,但南韓與美國已經達成一致,在南韓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2016年9月5日在杭州會見韓國總統朴槿惠,並且有別於對日本安倍的待遇,給予較佳的待遇與報導,會中表達中國反對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但薩德系統並未因此而終止,朴槿惠2016年12月9日因閨密事件遭到彈劾,此次事件由三星集團所擁有的媒體《JTBC》電視台及《中央日報》獨家爆出,疑似「薩德導彈防衞系統(THAAD)」讓三星等南韓產業在中國市場遭遇嚴冬,而被迫爆出醜聞試圖影響政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也在當日下午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作為韓國的近鄰,中方高度關注韓國國內政局發展,並且中方堅決反對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此次事件不難讓人聯想與中國運用其經濟市場及政治手段,讓朴槿惠在財團陣前倒戈的狀態下離開政治舞台,美國的前哨監視站任務可能僅能依靠台、日。

美國的重返亞洲政策也隨著川普上台,揚言退出TPP,天下雜誌:「TPP是歐巴馬過去五年多來重返東亞戰略最重要的支柱,也是東亞各國應付中國崛起後各種政經壓力的制衡力量,形塑了這段時間東亞地緣政經格局,日本在TPP上被美國拋棄,可能迫使首相安倍晉三更積極尋求中日和解。」不難瞭解,中國為首的經濟體,將成為亞洲各國參與的主要目標,日本是否可以繼續維持依美抗中的態勢,美國新任總統川普的政策的支持非常重要,就算可以繼續維持抗中態勢,日本是否可能因中國巨大經濟壓力及政治舞台的脅迫下,一改親美政策,雖然在安倍任期不會有所更動,然而日本面臨美國退出TPP芒刺在背的巨大壓力,已造成其沉重負擔。

台灣方面當前也面臨對岸的巨大威脅,日前與蔡英文家族關係密切的海霸王家族遭受中國的惡意刁難,發出聲明「切割與民進黨關係,發表堅定支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談話」,另一方面台灣政府內的二十位資政名單,繼民進黨大老彭明敏及牧師高俊明婉拒擔任後,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已婉謝擔任資政,巨大集團董事長劉金標也婉辭資政職務,不難想見中國政府政經實力的逼迫對台商及執政黨造成極大的壓力。

對於中國政經實力蠶食亞洲權力地位,對於台灣來說是難得一見的契機,菲律賓一改親美的立場,使的美國必須將防務重心轉移較為親美的台灣,南海政策無法完全依賴菲律賓甚至美軍必須退出菲律賓的狀況下,勢必派出艦隊巡航或者可能默許台灣加強太平島的防務,分擔原本菲律賓扮演的角色,與中國敵對的日本,原想藉由依賴菲律賓力量牽制中國的想法,可能會轉由支持台灣獲取較高科技的武器來制衡中國,減少自身的壓力,尤其日本在澳洲爭取蒼龍級潛艦出售失利的狀態下,台灣可能會間接得到美、日的支持而受惠。

「105年12月2日美國眾議表決通過《2017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納入美台高級軍事交流及未來美國助理國防部長或以上級別官員將可訪台相關重要法案」。未來台灣也有可能透過「臺灣關係法」間接取得日本製搭配美國戰力系統的潛艦或相關技術,台灣政府若能善用此一契機,可以適時為台灣爭取最佳利益與國際地位,然而過度爭取契機也可能帶來一定風險,尤其當前自身經濟過度依賴中國,中國可能會拿台商脅迫台灣政府,另一風險也可能因美日的立場改變犧牲台灣利益,所以台灣必須在「契機」與「風險」之間,具有高度政治敏感度,避免過度陷入大國爭權的泥淖成為被犧牲掉的政治走棋。

*作者為網路媒體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子博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