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分裂國家的債券如何投資?

2016-11-24 06:50

? 人氣

《利率史》中記載,某一檔年息7%的加州公債市價於1861年由票面額的71%漲到1862年的116.5%,更於1864年漲到164%,就是因為市場將加州公債視為「紙黃金」。反觀另一檔維吉尼亞州的6%公債市價,從1860年的95塊跌到1861年的36塊(殖利率約為16%),又在1862年漲回到65塊,於1863年漲到75塊,戰後又急速崩盤,1876年時的市價僅剩22塊。由此可見,投資分裂國家的債券,膽大心細之外,不僅要壓對寶,還要站對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南北戰爭為大一統的美國奠定了稱霸全球的基礎,卻無法徹底解決美國內部分裂鬥爭的壓力。從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一世紀初期,美國的政經格局幾番變革,唯一不變的就是持續增長的國家債務。川普當選之後,美國的政經前景高度因為國內實質分裂變得更加不可預測。究竟美國政府應該付多少利息才能讓公債值得投資?投資美國公債的考量是否更受非經濟因素主導?外國投資人是否透過大量持有美國公債來干預美國內政?這些問題將持續影響美國公債以及全球資本市場的動向。

根據美國白宮管理預算局(Office of Management & Budget, OMB)在歐巴馬政府版本的聯邦預算推估,美國聯邦財政赤字在2017-2021年平均將是GDP的2.5%,這裡面有許多樂觀的前題假設。從2001年9/11事件之後,因為反恐戰爭與減稅,柯林頓時期的財政盈餘迅速在小布希時期變成赤字,並在2007-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期間曾經接近GDP的10%。

歐巴馬上台後,透過大幅降低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的規模、增稅、控制健保費用與推動跨黨派減赤方案,成功地讓美國在2017-2026年的潛在支出縮減了3.8兆美元,雖然在2013年因為部分撙節開支的方案導致經濟增幅下滑與聯邦政府的短暫關閉,總體來看,歐巴馬政府繼承了在全球金融風暴受創甚重的美國經濟,並讓聯儲會透過量化寬鬆大印鈔票來協助金融體系復甦並讓就業增長,確實不容易。但無法改變美國財政體質不良、必須靠借貸度日的冷酷現實。目前美國公債由公眾(包含外國政府與機構法人)約為14.3兆美元,其中中國與日本各持有約1.2兆美元。加計由美國政府基金與其他特殊目的實體持有的政府間債務5.5兆美元,總共高達19.8兆美元,已經超過美國的GDP總額並且非常逼近聯邦舉債上限。

若把美國當成一間企業,歲入減歲出看作淨現金流,則美國的負債比(總負債毛額除以歲入)按照OMB基準預算推估是負32倍 。若再加上社會福利、健保與其他未來財源不確定相關支出所構成的未來隱性負債,美國的總公共債務可能超過62兆美元,或是GDP的3.4倍,槓桿顯然偏高。美國之所以滿身債還能有AAA的信用評等,恰恰因為它不是一間企業。川普再有能力重組企業債務,如今承接美國龐大的債務,任務非常艱鉅。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