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癱瘓立院教我們的事

2016-07-19 06:20

? 人氣

國民黨15日於院會挑燈夜戰至晚間12時,癱瘓原訂議程。(顏麟宇攝)

國民黨15日於院會挑燈夜戰至晚間12時,癱瘓原訂議程。(顏麟宇攝)

第九屆新國會完成了台灣政治史上第一次的政黨輪替,民眾對新國會也有許多的期待,國會不負眾望的在第一個會期就給了我們很多驚喜:包括了:終於認識了王金平以外的院長、議事直播變的越來越完整、也開始處了許多以往萬年躺在程序委員會或無法實質審查的法案,這些都還能預期。真正令人意外的是新國會第一個會期的最後一天,由最不被期待能擦出新火花的國民黨好好的給大家上了一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雖然有些諷刺,但長期掌握國會多數、幾個月前還被輿論嘲笑不懂議事規則,又不會當在野黨的國民黨團,的確徹底教了所有小黨如何用議事規則玩出空間,拿回了一些法案協商的籌碼。七月十五日是第九屆第一會期的最後一天,只要拖過今天代表不當黨產條例將無法在這個會期被完成三讀,很有可能重新協商,甚至在下一個會期重新審議。因此國民黨團透過針對每一個院會的報告事項提出異議試圖拖延議事程序,這並不是什麼新招,以往民進黨和台聯也使用過。但國民黨更上一層樓針對自己提出的異議再表達異議,使得院會被迫表決。且在每一次表決前都先要求「點名表決」,按議事規則「點名表決」又需經院會表決。最後整個異議按表決後,再提出「重付」表決。簡言之,光在院會的第一個階段「報告事項」的每一項,便需要表決三次。和以往的體制內杯葛手段來做比較真是青出於藍。粗略計算一個報告事項若拖延5分鐘,今天預計提出297次相仿的作法,沒有個20小時是無法處理完成的。即使處理完之後,還能繼續模仿陸生納保和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時,民進黨和台聯使用的變更議程手段,繼續阻止院會實質處理法案。因此即使要加開臨時會,也難以負荷這樣的冗長議程。勢必能讓國民黨團對於不當黨產,或他們自己宣稱的南海、國安等議題多了幾分談判籌碼。

交代完簡單的事件始末後,本文想談的其實不是這個個案中,不當黨產條例或其他法案被擋下來之後實質影響為何或給予正反評價,各委員都針對自己所關心的法案做各式論述或懶人包,有興趣的可以再去搜尋,如;黃國昌委員、顧立雄委員、尤美女委員等等……。比較想談的是和民主政治相關的面向,民主政治中杯葛議事並不奇怪,有時也是必要的。舉例而言,過往民進黨偏好用比較具體的作為杯葛,如:鎖住議院的門為了擋住開放陸生來台、占領主席台為了擋住卡式台胞證等等……。台聯做為小黨則偏好利用議事規則玩出自己的一片天,透過散會動議、變更議程,擋住了兩岸監督條例、陸生納保。客觀的說,每個政黨的選民都有其在意的核心議題,無論是統獨、無論是國防外交,甚至是黨產。國民黨今天的確成了國會少數黨,議事程序多保護了小黨本來就是民主政治的常態。有論者開始檢討議事程序,若只為了排除國民黨禁用不慎公允。不是不能檢討,但該檢討的是,小黨真的在我國獲得了「太多」的保障嗎?通過了有利大黨的單一選區選制、和5%的高政黨門檻,好不容易進入立院的政黨。若連一點議事規則可以操作的空間都要抹殺,恐怕大家抹殺的不只是國民黨,國民黨是會倒,但倒的絕對不只國民黨。這是我們在反省議事規則時很要小心的。

另外一個給大眾的啟示是責任政治上的。我們看到了其實只要有心,「就算是」被批評為不稱職在野的國民黨,也能上演漂亮的議事攻防擋住法案;「就算是」被批評為獨斷獨行的民進黨,也不能恣意妄為的過任何法案。下次再有任何黨團或委員和你說:「我很努力啦,就是力不從心,擋不住/過不了OO法案,我也很想幫你。」,但你卻連個基本的議事程序拖延都沒看到。那民眾和民團就要知道,說白了就只是不想幫你。下次要不要支持他、甚至投給他,就都是可以展現責任政治的時候了。

最後回來聊民主政治的困境,有人比喻民主政府是一輛雙頭馬車,一隻馬朝著效率奔馳,另外一隻則朝著正當性奔馳。因此有人說兩隻馬常常是背道而馳,所謂的民主赤字(缺乏正當性)和行政赤字(缺乏效率)是一體兩面的,悲觀的認為永遠無法解決。不可否認的這樣的狀況的確常常存在,也才會有數以萬計的文章和論述再討論此一現象。最後的解方不外乎是透過各種制度設計達成共識,讓兩批馬朝向同一個方向跑,效率和正當性齊頭並進。杯葛議事其實也就是一種方法,強迫執政黨和在野黨協商,最後再把協商的結果回歸於責任政治看人民買不買帳。若總是嫌達到共識的過程太醜陋、太粗魯,而忘了共識的重要。效率和正當性真的只能淪為零和賽局,弄得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而非相輔相成謀公利了。

*作者為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一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