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買房、刷卡時,為何總是感覺被剝皮?《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選摘(2)

2016-07-25 05:40

? 人氣

在范伯格主持的第二項實驗中,研究人員在電腦螢幕上顯示商品圖片,詢問受測者願意花多少錢購買,並且計算受測者的反應時間。同樣地,如果螢幕一角有信用卡的標誌,受測者會比較願意多付一點,甚至願意支付原價52.9美元的三倍,也就是165.66美元來買一台烤吐司機(價格經通膨調整。)這些明顯的消費意願差異,可以解釋商家為何樂於接受你使用信用卡付費,即使信用卡公司會向他們收取交易手續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儘管范伯格的研究結果顯示,信用卡持卡人花錢花得比較凶,但經濟學家或許認為,這頂多只能指出消費傾向,並不是決定性的證據,畢竟范伯格的實驗並非實際交易。因此,經濟學家德瑞森‧普雷萊克(Drazen Prelec)與當肯‧席梅斯特(Duncan Simester)設計了一項涉及真實交易的實驗。他們在哈佛商學院提供三項拍賣物品,第一項是波士頓塞爾提克隊(Celtics)與邁阿密熱火隊(Miami Heat)決一死戰的門票兩張(這場比賽的門票早就銷售一空),第二項是波士頓紅襪隊(Red Sox)例行賽的門票兩張,最後一項則是塞爾提克隊和紅襪隊的旗幟各一。

研究人員隨機將學生分為信用卡組和現金組,但即使學生使用現金付款,前往付款地點的路上就有提款機,並不會不方便。結果,以賽爾提克隊出賽的門票來說,用信用卡得標者,願意支付的金額是付現者的兩倍多;紅襪隊門票,用信用卡得標者,比付現者多付75%;兩隊旗幟,用信用卡支付者願意支付的金額只多出60%。簡單來說,這場實驗的結果和范伯格的發現不謀而合,而筆者的研究助理維多莉亞‧布勒(Victoria Buhler)說:「這些商學院的學生,應該要更精明一些才對。」

一言以蔽之,前述這些研究不只告訴你,信用卡會讓你花更多錢,更是讓你花起錢來毫不心痛。信用卡是商家喜愛的神奇迷藥,消費者最後還是必須承擔代價。

釣愚_立體書封。(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釣愚_立體書封。(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本文選自《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作者艾克羅夫與席勒,分別為2001年與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兩人耗時5年挖掘出真實世界影響所有人甚巨的各行各業釣愚實例,提醒自由市場的所有人們小心別上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