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駿觀點:馬英九的上坡與下坡

2016-05-11 07:10

? 人氣

1979年在聆聽美方人員解說太空技術的鄧小平。(翻攝維基百科)
大陸改革開放初期成功的基礎就在於鄧小平將「以階級鬥爭為綱」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治路線大調頭。圖為1979年在聆聽美方人員解說太空技術的鄧小平。(翻攝維基百科)

可能因為出身於大陸工作會報與陸委會,而且陳水扁搞得太糟,馬對兩岸問題信心滿滿,固然外人特別是美方對其兩岸政策讚許有加,但令其一路潰敗的主因之一則在大陸政策失當,國民黨2014年與2016年兩度大敗可為明證。自李登輝以來台灣政壇黑金橫行,馬以清廉著稱,卻無力整治黑金,廉政署的建置本應參考績效卓著的香港廉政公署,卻配置在法務部內,與原本就有的檢調體系疊床架屋。台灣各公務體系不斷爆出個人或集體貪瀆事件,可見整治無力,事在人為,必先在於有心,於此事,馬不用心。台灣的憲政體制不合理早為許多專家學者詬病,李登輝與陳水扁修憲後更是憲法怪胎。學法律出身的馬英九口口聲聲說台灣的憲法是雙首長制,在修改過後的憲法本文卻看不到可分庭抗禮的雙首長,只看到總統的獨尊。說什麼「行憲比修憲重要」,恐怕是捨不得超級總統的權力,錯過重大的歷史機遇,最後自己也被此體制重傷。也許早就想為連任準備,對二二八歷史真相不敢揭露,曲從獨派假史,未能一上台便完全改正陳水扁遺留的獨派假史課綱,種下台灣新生代陷溺於歷史蒙昧主義,爆發「大腸花」學運,重挫馬最得意的大陸政策。歷史真是偉大的幽默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大陸政策陷台灣於消極被動的處境

馬在2007年競選期間便提出要回歸「九二共識」,支持「一個中國」,但這「一中」是中華民國,因此,馬的「九二共識」是「一中各表」,模糊了當時「雙方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歷史真相,實際上與綠營人士提出的「憲法一中」沒什麼差別。對兩岸關係則定調於「不統、不獨、不武」。

不論是「一中各表」或「憲法一中」,都將是中華民國憲法對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其邏輯結果不是「一中」,而是「兩個中國」的主張,嚴重背離「一個中國」的事實,自然是美國人最喜歡見到的實質結果,當然深刻傷害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一個哈佛法學博士應該不可能不具備認識到這一層結果的能力。

總統馬英九出席2016天下經濟論壇,希望蔡將來能遵守「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交通規則。(林俊耀攝)
總統馬英九出席2016天下經濟論壇,希望蔡將來能遵守「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交通規則。(林俊耀攝)

若是比較扁馬兩任總統的兩岸關係,不容否認的,天淵之別,馬任期中兩岸關係確實大幅改善,有許多正面的表現,一般人因此認為,馬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有重大貢獻。然而,評價掌權人物應就其權力所能及之事為評斷標準,能做且做,得分,超過期許,得高分,能做未做,或做而未及,扣分,不因比他人的結果好而得分。

其實,馬只是去除了陳水扁極為脫離現實的乖張行徑與取向,僅僅是為自己政績考量,回歸了最低限度的現實該有之消極的正常,談不上真正值得加分的積極貢獻。站在台灣的立場而言,馬的「不統、不獨、不武」姑且不論是否有違憲的嫌疑,早就被助其提出此調的第一任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判定不適當,問題之大可以想見。最大的問題在於遮蔽了台灣的戰略眼光,自動放棄了戰略機遇,令台灣在兩岸關係互動中只能消極被動,困居守勢,越來越被邊緣化。站在台灣與中華民族利益的角度而言,又因對內堅持「一中各表」的說詞,無法採用「內外有別」的機制,與大陸及早開啟政治談判,積極主動戰略進攻,唯一滿足的則是美國人的利益。親痛仇快,莫此為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