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養不起漫畫家?當年匹敵《灌籃高手》的本土漫畫,為何會落得黯然下場?

2016-03-25 12:09

? 人氣

結果呢?動畫製作了兩集,便因無法打平成本終告寂,這些周邊商品終究沒能大量發行,無法帶領《Young Guns》品牌闖出一番天下。有了這些東西,重要的還是根本上讀者必須願意動手花錢支持,但是看來台灣的作品始終抵擋不過當時也動畫化的《灌籃高手》,以及其他來自日本的強勢勁敵。市場反應不夠強勁,環境孕育得不夠成熟,也難怪一直以來金主投資少、甚或不敢投資,錯失了許多發揚光大優質作品的機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你家裡還有《Young Guns》的單行本全集的話,不難發現其實這本鉅作總共換了三家出版社。追根究柢,林政德點出原因主要源自當時各大出版社不景氣,節省開支,裁撤低迷部門以及銷量不好的雜誌;以及雜誌內容取向、理念不合等等,導致最後林政德乾脆自主一塊理想園地:「陶林」來自謀生路。

說到底,《Young Guns》在當時可是少數跟日本熱門漫畫在同一雜誌上連載的炸子雞,其人氣甚至只亞於當年的《灌籃高手》,為何在自己國內,台灣最後卻是如此黯然下場?總結來說,林政德確實擁有將《Young Guns》做大的一切條件以及野心與計畫,無奈台灣的漫畫產業環境無法支持其投注全力適得其所;過去是,十幾年後的現在仍然還是。

台灣漫畫產業最大問題:產業鏈的不成熟與不完整

看完《Young Guns》充滿血淚與歡笑的例子後,我們或許可以借為引子,觀察並統整台灣漫畫產業的問題。漫畫產業是由許多環節環環相扣而成的,從最基本的創作者、出版商、通路商,再到更進一層的品牌經營、周邊衍生商機、行銷,這些都是整體產業不可或缺的價值鏈。這並不是少數人就能完成的事情,每個環節都會有專業的人才負責、緊密相扣,在日本這個高度競爭的漫畫產業便是這樣子的。

台灣是個代工起家的經濟體,長期生活在工業製造思維中,只要求注重生產的質與量,卻忽略了之後的各種行銷、品牌經營與通路環節等才是更重要的;長久以來台灣的漫畫產業嚴重缺乏相關的人才訓練以及支援,只有出版商不斷競爭,而沒有這些遠能創造更多附加價值的後續經營,也因此造成整體產業鏈停滯、鬆散與不完整。

這樣講或許沒有甚麼概念,我們更進一步來細看台灣的產業鏈出了甚麼問題:

一、作品擴散速度慢、讀者難以認知

06.png
 

這張圖來自文月手帖,這是台灣漫畫產業供應鏈目前的狀況。簡單而言,創作者不知道讀者想要什麼,讀者也不瞭創作者的存在;這像是整體產業的第一道門面,也是讓市場注意到台灣作品的重要關卡。因為接觸與溝通少,當然能創造的利潤微薄,在這種惡性循環下,後續產業鏈上的發展自然是衰弱不振,循環不良。在如今網路發達的世代下,要單想透過本來就以日漫為大宗,且逐漸式微的台灣雜誌連載來博取讀者注視,恐怕更是渺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