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擔任公職再重回私人公司,薪水翻倍?公務員的產值與工作權

2016-01-15 14:30

? 人氣

立頓在文中提到,國土安全部官員大量離職轉往民間部門任職,但這個問題是一個獨特的現象。其中許多人都是湯姆.里奇(Tom Ridge)在擔任總統國土安全顧問期間的手下,國土安全部於二○○三年三月成立後,他成為首任部長,他們也跟著他走馬上任。這些人大多沒有過長期或相關的公職經驗。此外,該部門的管理從成立後就是一團亂,主要的缺陷是該部門的設計與結構大有問題,而且又倉促成軍。在這種種條件限制之下,的確也沒有人認為它是個管理完善的機構。然而,那些聘用該部離職官員的企業也不在乎,反正他們之所以會獲得任用並不是因為身懷管理專才。那些企業打的主意是,他們可以幫忙公司成為國土安全部的承包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然,國土安全部的確需要承包商,而且這些離職官員也非常清楚公司要怎樣才能把自己成功地推銷給該部。否則這些企業為何要高薪聘請離職官員?但是,這些官員是否真的了解該部的需求?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了。其中許多人在各單位都只是「過過水」而已,從來沒有成為真正的安全專家。我們有理由懷疑他們裡面有許多人能成為國土安全部高官,全都是拜他們在政壇的人脈之賜,而這些人脈也許可以幫新東家搞定承包契約──儘管他們的新東家並不是政府的最佳選擇。所以前述「旋轉門」現象為何對公眾有利的第一個理由並不是用於高級官員身上。第二個理由也是如此。要一個人放棄他在民間部門的工作,轉服公職一段時間,其目標在於回到民間部門後能獲得較高層職務,這實在沒有道理──因為,如果他繼續待在民間部門,按照一般的升遷與職務調動狀況,還是有可能獲得層級相同的職務。

此外,還有一個經濟學家們所謂的「最後一期問題」(“last period” problem)[1],而且此問題在那些只是「過過水」的身上比在長期服公職的人身上還要嚴重。如果有個人的工作處於「最後一期」的狀態(或者是有一家公司處於快要倒閉的狀態),此刻其行為就不會因為自利原則而有所顧忌,因為他已經不怕雇主會把他開除了(或者說一家公司已經不怕顧客會背棄它了)。任何政府官員如果決定轉換跑道到私人公司去,他所做的決定就可能是要討未來東家的歡心;在那些只是「過過水」的人身上還有另一個問題是,他們待在公職上的這整段時間都是所謂的「最後一期」,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很快就會回到民間部門去。所以當他們捧著公家飯碗時,心裡想的無非是怎樣讓自己回到民間部門時能夠有更高身價,所以做決策時難免受到影響。

要怎樣才能改善「旋轉門」的問題?其中一個可能性是改變人事結構,讓公職人員拿的薪水更高,同樣重要的是,讓他們有機會成為更高層級的政府官員。在英國,公職人員的最高職等有機會可以達到僅次於部會大臣的位子,也就是當上常任次卿(permanent under-secretary)。如果有這個機會,就可以誘使那些能力最強的公僕把整個(或至少一段很長的)職業生涯都留給公職。在我們的政府體系裡面,有許多次級官員的職務(例如部會的次長,或者甚至助理次長)都是任命公職體系以外的人來擔任。他們有許多人都只是來「過過水」的;而且,因為升遷機會減少,公職一途對於那些能力較強也較有野心的人來講,就失去了它本來可能具有的吸引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