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捷徑》選摘(下):駭上階梯

2015-09-03 04:40

? 人氣

楊百翰大學(取自網路)

楊百翰大學(取自網路)

「生活枯燥的摩門教徒」

更大「或」更好

住在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近郊的人著實不多,那兒遠在美國西部。而真正住到那兒去的人,有的則偶爾會因深夜敲門聲與奇怪的要求而感到詫異。敲門提出要求的,不是傳教士或推銷員,而是生活枯燥的摩門教會大學學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摩門教(包括楊百翰等摩門教會大學在內)遵守的健康守則是不准飲酒的。當你把成千上萬名不得飲酒的年輕人,放到一個小小大學城裡,結果就是冒出多到嚇人的創意團體活動。其中之一便可以解釋深夜叩門所為何來。那是一個稱為「更大或更好」(Bigger or Better)的遊戲。

「更大或更好」是一種尋寶遊戲,也有點類似萬聖節那種不給糖就搗蛋的成年(青年)版本。尋寶者分成數隊,一開始會先分到牙籤等小東西,接著各隊分散開來,到鄰近社區挨家挨戶敲門詢問。

若有人應門,遊戲玩家便對他們自我介紹,內容不外乎是:「我們正在玩一個叫做『更大或更好』的遊戲。請問你家有沒有比這個(此時秀出手上物品)更大一點或是再好一點的東西,願意跟我們交換的呢?」

剛開始的幾家是最難的。晚上回到家休息的人,通常不急著找牙籤來用。即使是洛磯山脈這種親切友善的地方,面對此一要求,屋主不樂意配合也在意料之中。但是,要不了多久,終究會有個陌生人好心用一片口香糖來交換牙籤,那麼,遊戲就開始了。

玩家到了下一戶,用口香糖換到原子筆,再到下一間屋子,換來一疊便利貼。然後,他們換到上個月的流行時尚雜誌《Nylon》,接著換到被判出局的仰慕者送的一束花,用那束花換來一頂舊帽子,帽子則換來一件潮T。在遊戲的這個階段,有利玩家的因素包括一點好奇心、些許做好事的心態,加上應門者也許本來就有丟掉那些東西的打算。

但是,等到以物易物的次數夠多了,玩家手上的東西已頗具價值。於是,現在來應門的這個男生是真的想要那件潮T了,他便拿出自己的熔岩燈來交換。隔壁的女生中意那盞熔岩燈,決定跟自己的古董鏡子說掰掰。住在巷尾的老太太蒐集古董,於是收下鏡子,換走擺在車庫裡那輛BMX極限單車。

比賽時間結束後,玩家返回住處,比較換物成果。經過大約十幾次的交換,各隊用牙籤換到了立體音響、高爾夫球具、電視等。其中一隊甚至拖進來一艘全尺寸的獨木舟。[1]

出去玩不能喝酒,卻還能玩出這些成果,挺不賴的。

「更大或更好」這個遊戲,說明了一個有趣的事實:當人們覺得這只是小小舉手之勞,通常都會願意試試看。所以一群沒事找事做的學生才有辦法用一支牙籤換來一部電視,而且,比起靠著在這所大學城打工賺七美元時薪,慢慢存錢買電視,這遊戲快多了。每一次換物,玩家都在與對方交換或提供價值──包括娛樂價值。

話說,如果這些學生挨家挨戶直接去向人要一部免費的電視,應該沒辦法在那麼短時間內達成目標。很少有人願意一下子玩這麼大。這就好像一名實習生說要應徵執行長的職務,或一個才剛成立的新創公司去競標美國太空總署的合約。上述遊戲的玩家把一個大挑戰(取得電視之類的高價物品),分成一連串較容易的重複性挑戰(只是拿甲物交換乙物)。

研究人員將此種心理稱為「小勝利」。賭徒則會說這叫做「累注」(parlay),也就是字典上所說「累積下注,將每次賭贏的彩金繼續用來做為下注的籌碼」。

在玩「更大或更好」遊戲時,玩家不會停下來。他們不會等某個時間過去後,才進行下一次換物,也不在意換到的只是比原來好那麼一點點的東西,只要遊戲能持續進行下去即可。

「一次小勝利看來或許無關緊要,」卡爾.威克(Karl Weick)教授在他一篇刊於一九八四年《美國心理學家》(American Psychologist)上的精闢論文如此寫道:「然而,在小而重要的任務上達成一系列勝利,顯示出一種有助吸納盟友、嚇阻對手的模式,並減少對後續提案的抗拒。」

威克教授繼續寫道:「一旦達成一次小勝利,事情便會跟著到位,使其有利於達成下次的小勝利。」

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爬梯登高的好方法:速度愈快愈好,[2]一次一點進展即可。

儘管這是不錯的建議,但這些沒事找事做的學生之所以成功易物,靠的可不只是縮短交換週期而已。關鍵在於他們以物易物的方向:間接迂迴。

這遊戲的玩家沒有拿牙籤直接去換大一點的木製品,而是交換筆、鏡子、舊單車。他們不是等待持有空屋的人出現,好能上前詢問對方有無意願交換。他們也沒有不斷敲同一扇門,直到對方終於點頭為止;如果一扇門在他們面前關上,就趕快去找下一戶人家。如果階梯爬起來很慢,那就找其他方法駭上去。這才是他們迅速獲得成功的原因。

換句話說,「更大或更好」的勝利關鍵,就在於那個「或」字。

[1]   以上全是我從楊百翰大學學生口中所聽到他們確實贏來的東西。甚至有祕聞提到,曾經有人透過這遊戲換回一輛二手車。二○○五年時,在比楊百翰大學更北一點的地方,有個名叫凱爾.麥唐納(Kyle MacDonald)的加拿大年輕人,在網路上玩「更大或更好」遊戲玩出名來,因為他在十二個月內、交換十四次後,用一枚紅色迴紋針,換到了一幢房子。

[2]   若欲深入閱讀,請上網shanesnow.com/cycletime。

*本文選自天下文化出版的《聰明捷徑》一書,作者申恩.史諾(Shane Snow)是得獎網路創業家暨記者,居住於紐約市,與夥伴共同創辦媒體科技公司Contently,並擔任創意總監。

 

 

聰明捷徑書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