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組作品把藝術與科技完美結合,讓科技不再冷漠,突破框架的創意超乎你想像

2018-10-25 18:10

? 人氣

讓「畫畫活起來」不再只是電影中常見的魔法,隨著科技進步,林經堯和團隊帶著《未來家庭—人工智慧水族箱》,再次挑戰《天空創意節》徵件,大膽的想像和成熟的技術應用,獲得了評審團一致肯定,奪得百萬優選,實現想像。在獲得《天空創意節》的百萬殊榮後,《未來家庭—人工智慧水族箱》九月中更應邀到法國巴黎每年秋季藝文盛事「外國文化週」(Semaine des cultures etrangeres)展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顛覆習以為常的「無形」 《在島上呼吸》用身體和空氣對話

圖說:「在島上呼吸」作品,將無形化為有形,讓人重新省思空氣存在的價值。
「在島上呼吸」作品,將無形化為有形,讓人重新省思空氣存在的價值。

當無形的空氣被化為有形時,究竟會變得怎樣? 今年四月甫成立的新創團隊「空氣結構Lab」,由成功大學建築所余承龍、淡江大學建築系徐業詞共同創設,為了提醒大家重新省思空氣的存在價值,他們結合機械感應裝置和空氣柱,打造出《在島上呼吸》這件大型互動作品,獲得2018《天空創意節》50萬製作費的肯定。
「這是我們第一次有機會將自己的創意想像,透過實作呈現在大家眼前。」團隊成員徐業詞難掩興奮地表示,雖然主修建築,她和余承龍卻對「空氣力學」情有獨鍾,在提交給主辦單位的作品說明中,他們如此形容自己對空氣的感受:

「火車進站
  頭髮飄起
  當你我深吸一口氣時
  我知道,它,存在」

《在島上呼吸》選用鷹架搭建成堅硬的主體架構,和空氣自由流動的特性形成強烈的反差;安裝在鷹架上的50多根空氣柱只要感應到人體接近,就會開始跳起波浪舞,期待參與者透過身體的動作與空氣柱的互動,提醒人們用心感受空氣的存在。

萬物聯網時代來臨 《私人空間》探索人際物際互動新關係

圖說:南門國小的小朋友,將自己創造的小機器人放入他們的「私人空間」裡
南門國小的小朋友,將自己創造的小機器人放入他們的「私人空間」裡

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的出現,將人類迅速從網際網路推進到萬物聯網(Internet of Everything; IoE)的時代,全世界數十億台裝置、數十億人口正逐步連結在一起;與此同時,我們透過社群網站、網路直播等,每天都在有意無意間介入他人的私領域,萬物聯網有可能進一步模糊個人隱私空間嗎?人與人、人與物的互動,又將出現什麼新局面?

2018《天空創意節》30萬製作費得主楊政錞,試圖透過作品《私人空間》,探討萬物聯網時代下,人際、物際之間的互動關係。他利用物聯網技術,將生活中的各種小物件進化為會發光的小機器人,雖然各自住在獨立的小房間,卻又透過程式彼此串聯,象徵萬物聯網時代下人與物緊密連結的互動關係。當小房間的門被打開時,不只裡面的機器人瞬間呆若木雞,相串聯的整排小機器人也會跟著開始振動,進入「集體驚嚇模式」。一直要等到小門再度闔上,小機器人感受到安全的隱私狀態,才會恢復行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