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15年、施工8年⋯這座全台最大的戲院,將為曾被稱為「文化沙漠」的高雄帶來什麼改變?

2018-10-22 17:28

? 人氣


當初外界有人認為衛武營藝術中心蓋這麼久的原因,有部分跟國內的工程技術有關,盧本善否認,「進行到第2、3標時,最高一天有1500個工人同時施工,衛武營因為工程難做,每一個進來的工班都需要經過專業審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衛武營蓋得慢,盧本善認為跟施工技術無關,多數是卡在國內公共工程法令、採購法等流程,像是國內消防法規,要求室內廳院必須設置放水型撒水頭,「但這麼美的廳院,用撒水頭好看嗎?」於是只能申請性能變更,申請變更後又要做消防檢測,這公文一來一往,核准後才能施工,往往也拖延了工程時數。

25萬人次的目標

投入了這麼多時間和人力,好不容易蓋好了這麼大的場館,外界又有不少聲音,認為這會是高雄「最大蚊子館」,為了讓各界安心,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也許下開幕一年內觀賞表演達到25萬人次目標,未來兩廳院、台中歌劇院、高雄衛武營藝術中心3場館各有特色,表演節目與在地連結,期待衛武營成為藝術家做夢、發想創意的地方,同時也能跟人民的生活連結在一起,創造新的感動。

文化部長鄭麗君認為,衛武營藝術中心開幕後,外界的確會把焦點放在參觀人次、營收,但她對衛武營藝術中心的期許不在於KPI的多寡,「衛武營應成為亞洲藝術新地標,驅動南台灣藝文生態發展,帶動台灣中小新場館、持續培育藝術人才,這些目標比第一年多少人次參觀更重要。」

音樂廳(圖/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文化+提供)
音樂廳(圖/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文化+提供)
歌劇廳(圖/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文化+提供)
歌劇廳(圖/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文化+提供)

鄭麗君說,文化部也以實際行動支持,「2019年國表藝的年度預算將來到歷史新高的新台幣17.6億元,期待衛武營能帶領台灣表演藝術走向世界,挑戰卓越。」透過國表藝中心建立的平台,整合三館一團的軟硬體資源,作為推進「劇場驅動」的能量,讓三場館成為鼓勵團隊與藝術家全力開創與實現夢想的場域,加上國際網絡的連結,開拓台灣表演團隊在國際舞台展現的機會。

眾人的派對 眾人的場館

開幕當晚,衛武營藝術中心在戶外廣場舉辦「眾人的派對」開幕活動,晚上7點活動才開始,下午就有許多民眾帶著地墊鋪在草地上,席地而坐。高雄的生活習慣和北部不同,經常是一家大小、攜家帶眷地出門,年長者踏著緩慢的步伐來湊熱鬧,草地上有小朋友圍繞成圈玩耍,也有新手爸媽推著嬰兒車而來,肚子餓了就到開幕日特別設置的「衛武營黃昏市集」覓食,那晚吸引了超過2萬人次到訪。

高雄衛武營2(圖/中央社記者吳家昇攝|文化+提供)
(圖/中央社記者吳家昇攝|文化+提供)
高雄衛武營1(圖/中央社記者吳家昇攝|文化+提供)
(圖/中央社記者吳家昇攝|文化+提供)
高雄衛武營(圖/中央社記者吳家昇攝|文化+提供)
(圖/中央社記者吳家昇攝|文化+提供)


有民眾因為地方盛事相揪而來,也有人是一路看著衛武營這塊地從軍營轉變成文化用地,帶著下一代來看它的變化。表演尾聲,大夥或坐或臥,視線望向飛在建築體上的35架無人機,一會變成3D球體形狀,一會排列成衛武營曲面外觀的無人機,時而變換色彩,有如銀河閃耀。這晚,結合新科技的藝術,帶領在地居民翱翔空中、一起作夢。

高雄衛武營懶人包(圖/文化+提供)
(圖/文化+提供)

法蘭馨・侯班

法蘭馨.侯班(Francine Houben)出生於1955年,創立Mecanoo建築事務所,總部位於在荷蘭台夫特,是荷蘭五大建築團體之一。2007年獲得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國際競圖第一名,2018年10月13日正式啟用。由於衛武營的設計案,打開她與台灣建築緣分,目前也參與台南市立圖書總館、高雄鐵路地下化高雄車站設計。

 

文/鄭景雯,攝影/吳家昇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中央社文化+(原標題:【當期主題】一座文化堡壘的誕生)

責任編輯/陳秉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