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蘇東坡就喊他「蘇軾」其實超沒禮貌!一窺古人把名字搞得超複雜,一堆字、號的原因

2018-10-12 16:23

? 人氣

自我期許──別號

名、字是由長輩代取,而號則不同,號初為自取,稱自號、別號;後來,才有別人送上的稱號,稱尊號、雅號等。號起源很早,但直至六朝時期還不流行,陶淵明就有號五柳先生,但當時多數人沒有,到唐宋間才真的盛行起來。取號與取名、字不同,大多不受字數多少的限制。號通常用於文人雅士之間,有點類似於近代的筆名。一般來說,一個人可以有無數個「號」,只要自己樂意,起多少個都可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號通常都有寓意,有人以居住區域的特色或地名為號,像是蘇軾因居住在東面的山坡上而號東坡居士;有人以自我抱負、調侃為號,像是歐陽脩晚年以:「一萬卷書,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一老翁」而號六一居士。

很多我們熟知的歷史人物稱號,並不是他的姓名,有的其實是「字」,像是唐伯虎,伯虎是字,姓名是唐寅、項羽也是字,姓名是項籍;也可能是「號」,像是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現在也多叫他的號,蘇東坡。大概是哪個順口好記,哪個就容易流傳。字、號的取用到民國都還有使用,像是國父孫逸仙就是號,至於孫中山則是個美麗的誤會,根本不是孫先生本人或其長輩取的。

現代人已經很少有字、號了,氏更是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之中,古人的稱謂雖然複雜,但有其方便之處,能夠視本人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情況下的需要而有能夠清楚辨別的稱呼,這也和儒家的「正名」息息相關。取名的學問是如此深奧,雖然現在我們的名字已經不那麼複雜,仍然飽含著父母長輩的期望,在台灣每個人還有兩次改名的機會,了解名字的意義後,也可以嘗試自己取名,把長輩的期望改成對自己的抱負。

責任編輯/林安儒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佳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